APP下载

贵在引导 妙在开窍
——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策略探究

2018-02-24陈温林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造字古汉语本义

陈温林

(福建省政和县石屯中学,福建 政和)

目前文言文教学重心仍是放在了赏析文意上,而对文言字词的教学更多还是简单生硬地串讲,如何才能让文言字词的教学更具实效呢?王力先生说:“……如果说,寻找一种系统性学习方法,使古书的阅读水平很快提高,这种钥匙是有的,那就是掌握常用词的常用意义。”因此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灵活有效地扫清学生的字词障碍。本文探索运用追本溯源法、前后关联法、成语印证法、对照比较法、归纳总结法等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词语的教学方法,以期让文言字词教学变得有含金量,真正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一、追本溯源法

追本溯源就是从造字角度探究字的本义,进而推知其他含义。汉字是一种以象形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它可以见形知义。汉字总的特点是据义绘形,早期的汉字保留了笔意,是直接的据义绘形。追本溯源的探究往往会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情趣,也避免了乏味的讲解。在文言文教学中,若能恰当地运用汉字的造字特点,可以把有些字的意义解释得更清楚,使学生豁然开朗,也有助于他们正确掌握词义。

在文言文的字词教学中出现更多的情况是一词多义现象。但同一词形所具有的多义又是彼此相关的。一个词的诸多的意义,表面看来有时零散而无系统,教师若能帮助学生构建词义系统,这些问题都能较好地得到解决。词语的某一义项是在一定的时空下产生(本义)、发展及至演变至今(今义),其所表示意义的总和,便构成它的词义系统。虽然词义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但众多词语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利用追本溯源法,找到词的义源和本义,从而抓住词义的特点,把同一词的多义联系成有系统的义列,便于学,也便于记。

对于一些形体相近、意义容易混淆的词,用追本溯源法也很容易分析其含义和用法,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即”“既”的理解。“即”,甲骨文写作(内盛食物的器皿)(人),像一个人跪坐在盛有食物的器皿前面。造字本义:靠近食物,就餐。所以这个“即”有“走近”“靠近”的意思。而“既”,在古代“旡”是“既”的本字。旡,甲骨文(转向背后的“口”)(跪坐着的人),表示吃饱饭后,掉过头,嘴背着面前的餐桌。当“旡”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食”另造“既”代替。造字本义:吃饱打嗝,转身离席,与“即”相反。引申为完、尽、结束、已经等义。这样一比较分析,学生便能有区别,而不至于混淆了。同样如“病”为重病,“疾”为小病等也可以这样辨析。

二、前后关联法

有效的字词教学不能靠一时一课,而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过程。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讲新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这样,讲过的课文越多,字词积累就越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给学生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三、成语印证法

成语是一种相沿袭用的特殊的固定短语,它脱胎于古代汉语,被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无论在词汇学方面还是在语法学方面,成语都保留了较多古汉语的特点。成语经过了语言发展历史的锤炼,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所以联系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熟知的成语,有可能使文言字词教学化难为易。例如教《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句,“股”字的理解可以结合成语“悬梁刺股”“股肱之力”的“股”字来理解,“股”为“大腿”的意思;“走”结合“走马观花”“不胫而走”“奔走相告”“笔走龙蛇”“东奔西走”“走南闯北”来理解,“走”有“跑”的意思,这样一来,这句话中的两个难以理解的字就轻而易举地借助常见成语化解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了记忆。这样的例子就不一一赘述。

四、归纳总结法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文言文字词的用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某些课文中的有关知识总结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大大提高文言文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自然地,对于古代文化常识,如一些古人的称谓、古代军事和兵器知识、古代的计时方法、科举知识等,教师平时让学生归纳总结积累一些文化常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古汉语理解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以上就是我对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一点看法和感悟。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只要教师能认真体会新课标精神,精心于文言文字词的课堂教学,使教学思路开阔起来,教学策略巧妙起来,教学活动丰富起来,就一定能让文言字词教学的课堂生机勃勃,让古典文化的魅力更诱人、更持久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猜你喜欢

造字古汉语本义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正反同辞”理论在古汉语教学中创新研究——以“罢极”训释为例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隋文帝造字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