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向往,再远亦是咫尺
——浅析寄宿制高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8-02-24康桐
康 桐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甘肃 兰州)
如果有人问我,人生最美好的是什么?
我会说是梦想,因为在追逐梦想的脚步中,你看到的我注定是满身阳光。
上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基石,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兴衰与发展,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千百年来,教育始终是建立在德育为先的基础上的。因而借助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理想信念教育,规范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对高中教育而言至关重要。
理想信念不是简单的理想与信念的总和,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升华的。具体来说,理想应该以信念为支撑,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以信念作为内心的动力和外在的执着;信念应该以理想为方向,只有正确而又明确的方向,才能不断向梦想的彼岸靠近。
我国历来很重视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所进行的详细说明,可将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归纳为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
1.中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影响的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也最信任的人当属家庭成员,尤其是其直系长辈。家庭成员之间理想信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作用是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为未成年的中学生,家风、家道以及家庭关系等因素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巨大的影响。
(2)学校环境:学校教育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要环节和方式,而班级又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和谐良好的校风、班风,舒适安静的校园和班级环境对中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引导和改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社会环境: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信息传播逐渐向着容量大、速度快、覆盖广的特点发展,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社会环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潮流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2.中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影响的内在因素
(1)参照对比:个体在进行对比时,其对象可能是同学或者同辈,也可能是外界的舆论或者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往往会站在公正者的角度上,在审判其他人的理想、行为过程中,与自己进行比较,取长补短;也会站在被审判的角度上,在接受审判者教育的同时,选择性地接受审判意见,及时补足自身的“短板”。
(2)自我调节:人的内心活动是复杂的,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能动性,追求卓越性,一般情况下个体会站在自身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理想信念,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调整和改变。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各种思想和社会现象,而中学生人生阅历浅,对社会现实难以做出准确的客观评价和正确辨别,从而使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作为寄宿制高中,学生的活动区域主要为学校,所接触的对象主要是老师以及同龄同学。因此,在这类学校中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既有其优势又有不足。因为学生活动区域以及所接触对象的限制,影响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理想信念的主要外部因素便是学校环境,学校不仅可以采取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表现形式,利用特色鲜明的活动进行教育,也可以借助老师日常教育、限制新闻媒体的传播途径等方式传播正能量。而且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生源比较均等,攀比心理等内在影响因素较少。另外,因学生平时很少和家庭成员接触,所以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很难做到家校结合,从而出现规划零散、目标不细、实效不大、信心不足的情形,学生很容易出现人生目标不明确,精神空虚等问题。所以,在学校层面中,对于寄宿制学校中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同“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一般,既能大处着手,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育,又能小处着眼,对学生因人而教,就像是溪谷一般,润物无声。
下篇:在路上,在舞台上,做自己的王
在党的十八大“中国梦”的规划以及十九大“新时代”的提出下,理想信念教育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培养未来建设者的重担,我们应该借助“呼唤理想信念”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便于集中教育、社会环境影响因素较小等优势,加强德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和准确的理想信念。
1.形成和谐良好的教育氛围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它对全班学生的精神状态、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虽然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班主任却起着主导作用,班主任的言行在学生面前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和谐良好教育氛围的构建,班主任必须做到身正为范。首先,要为人师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对学生要有详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因人施教,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其次,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的优良师德。最后,应该尊重学生,经常鼓励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全面看待学生。只有当班主任以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时,其对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的作用才会最大化。
2.借助活动坚定信念
每个人心中都有其前进方向,给人无穷力量的最初美好的梦想,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生活中的挫折,梦想渐渐淡化了。因此,在学校层面中有必要借助活动、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追寻“最初的梦想”。首先,借助名人引领梦想,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其喜欢的偶像,但他们往往只看见了偶像光鲜亮丽的一面,往往忽视了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网上搜集自己喜欢的著名人物的有关资料,了解著名人物的成长之路,让学生知道他们成功的背后是汗水和泪水,正如冰心所言“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使学生明白将来要有所作为,必须要努力构筑自己的梦想,立足于现实,勇于奋斗、勇于坚持、勇于追求。其次,通过格言强化信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或催人奋进或净化心灵的名言警句,因此可以在学生每天经过的地方,张贴或悬挂一些名言警句,让学生天天见,这样在不知不觉间,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使命、思想就会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强化学生的意志。最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级文化布置,让学生在清新幽雅的环境里,在适合学习的环境中,探究知识,塑造人生。
3.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内化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因为理想信念本身是正面的,目的是唤起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和信念,而且中学生涉世未深,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先入为主”的心理规律,在学校和教师层面中必须首先借助正能量引导,比如:积极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方针,展示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宣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眼球,和学生建立起所谓“和谐”的关系,在课堂上过多展示社会负面信息,把课堂当做批判现实的平台,容易导致学生对社会和个人前途失望。但是,正面教育却是辩证性的,正面教育不等于不能讲负面信息,毕竟社会本身就是两重性的,实践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被宣传着已经有了某方面足够的知识时,作为老师,如果不能从正反两面来提供信息,学生会认为我们在欺骗他。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了,学生会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的好多方面,包括负面信息,加上高中生的叛逆心理,他们可能会怀疑我们的正面教育。面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教育时,我们有必要主动引出负面信息,采取“化负为正”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负面案例,帮助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恶丑,让他们看到这些现象注定失败的结果,激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厌恶,树立起与之斗争的责任心和担当。
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老师更要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手段,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人生的这条长路上,有理想就有方向,有信念就有力量,心生向往,再远亦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