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2-24蓝银敏
蓝银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区高级中学,广西 河池)
“积极心理健康”是由玛丽·贾赫德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积极心理健康包括积极的自我态度、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准确地认识现实,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从本质上说,积极心理健康界定了一种新的健康理念,在健康心理与问题心理之间划出了一个中间状态,既非健康也非问题。从20世纪末开始,美国就掀起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潮。他们认为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其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善于挖掘学生外显的和潜在的积极力量;最后,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学生对活动的积极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而我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任重而道远。
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
现状一:学生生源及家庭情况
我校为农村示范性高中,生源较差,其中农村户口学生占79%,留守或单亲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学生占41%,由于没有得到科学的引导和心理上的帮助,农村学生升入高中后经常有思维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下降、缺乏学习动力、爱自责、心情烦乱等不良体验,这从侧面反映了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再者,我校学生家中没有书籍的占83%,家长是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父亲占79%,母亲占85%,而32%的学生超过半年时间没有见过父母,35%的学生离开学校后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环境较差,由于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比较传统,一旦孩子升入高中,他们就似乎感觉到了下一代的希望,对孩子的学业和生活加倍关注,这种过分的关注使亲子关系渐渐变得不自然,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影响着亲子间的和谐沟通与交流,父母又不能及时给予他们面对困难和压力的积极指导和帮助,种种压力积压,使得他们在学习上进步缓慢,对自己没有信心,遇事时也会以较为偏激的方式去对待发泄。
现状二:专业师资的缺乏
前几年我校刚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由于受到专业心理教师人数的限制,基本上也只能高三每月有一次讲话,高一高二每学期开展一次讲座,其他则采用预留咨询方式指导,而从去年开始,由于人才流动的原因,我校没有专职的心理课程教师,而由几位其他课程教师兼职,甚至有部分老师兼顾班主任工作,他们也有自己的课程任务要完成,往往忙得抽不开身,他们很难真正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只能处于被动的位置,抽出少量的时间坐在心理辅导室等待问题学生的主动求助,这样一来,心理健康教育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现状三:传统课程的限制
传统课程是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程度低。而作为农村示范性高中,教学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学习节奏紧张,教学的目标就是高考,这使得教师很难顾及中下游学生的实际心理接受水平和变化,他们在课程上的教育就是本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总是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出更多的知识,他们没有时间,也缺乏主动意识去了解在校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更不用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了。
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的对策
1.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注重师生交流
心理健康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需要学生参与和配合,整个过程都围绕学生心灵成长而展开,完全是一个师生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例如高一的学生在学习空间几何体时,我在这方面不仅仅是课堂上教授而已,往往会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体。首先把班级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自己设计几何体内容,但是要求每种类型至少有一个,以便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以自己制作的几何体为教具进行学习。学生非常珍惜这样的动手实践机会,后期我们将会评出优秀的作品并在学校展示。又如在学习微积分时,农村学生对这种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我则布置了相应的实习作业,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或者书籍等相关资料查阅微积分的来历,其发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等,将所查询到的相关知识分组做好画报,并在学校中展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发现自我,赏识自我,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其他课程或者其他学科上,则需要学校方面的配合,比如说地理课程则需要有地理实验室,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上涉及的星图等。
2.参与社团,发扬长处
我校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特长,组织了数学社团、书法社团、舞蹈社等23个社团,但是很多班主任担心影响学生学习,都限制学生参与其中。而我认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高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寻求独立,这一时期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拒绝接受成年人的建议,往往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学生的自我意愿和社会、学校、家长相冲突的时候很容易引发其心理矛盾。只有多参加社团活动,一方面培养爱好,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
3.通识选修课的开设
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方面的考究,在周末开设了陶艺课等共34门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一些体育类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体格,掌握各项运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也包括传统文化课程,丰厚农村学生的文化底蕴,还有烹饪、摄影等技术类课程,学校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制作出我们当地的风味小吃,然后回家给父母包上一顿饺子,做一份早餐等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摄影与新闻编写课程记录下身边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当然也有写作课程、精英朗读与英语口语、创业思路的介绍与指导、高考志愿填报课程,这些课程让学生对他们自己未来的道路有一份初步的规划。通过这些选修的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的机会,引发学生亲自体验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积极的力量,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4.专业教师的引入
为了更好地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扩充教师人数和加强师资力量是首要任务。人员的充足可以确保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时可以得到基本保障,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在做心理咨询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老师倾诉,还有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和策划的教师,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明确分工,才能更好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5.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应伴随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学科教师应该主动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知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无条件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经常一起探讨如何快乐地学习,发现学生有困惑时,及时给予解决,即使自己当时不具备解决某个问题的能力,也应及时向专职心理教师或者教育领导反馈信息,尽力将教育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阶段。
6.与班主任通力合作
班主任是学生很好的“心理医生”,是班级的组织者,在班级的建设中扮演着多种角色,班级的质量与学生的成长价值的实现都取决于班主任的素养和能力。班主任不仅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守护者,很多班主任基本上都是从高一带到高三,对一个学生在这三年里的心理发展和变化掌握得非常具体和系统,他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也能及时察觉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关怀和指导,同时班主任也是联系学生与任课教师以及家长之间的关键纽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则需要加强班主任的专业培训,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家长及时沟通,反馈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状态,共同探讨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策略,班主任也应多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的班主任呈年轻化趋势,缺乏经验,学校应多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交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当然如果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遇到任何沟通问题,学校也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引导,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共同努力。
7.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家庭是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子女与父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的教育方式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开办了家长学校,每个学期都针对家长开展相应的教育讲座,但是由于我校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很多班主任都反映与家长的沟通较为困难,这时则需要学校领导出面干预,一起寻求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学校也可以每个月召开一次家长会议,在会议上提出上个月需要处理的学生问题,不需要指出学生姓名,而应讨论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应怎么去处理,家长和学校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本着鼓励学生的原则,多赞扬少批评,通过激发人性的优点,使学生进步,让积极的情绪成为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自发动力,并最终形成良好的人格。
同时,社会方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扶持作用也不可忽视。现在国家提倡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这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更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应将心理健康的常识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这也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