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导学案”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以The use of“it”的教学为例

2018-02-24孙进芳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导学案用法学案

孙进芳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广东 广州)

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法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运用,使学生在实际语言交流运用中说出和写出符合英语语言法则的正确文句。所以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不可或缺的。Larsen-Freeman(2007)认为,语法教学应从语法的形式、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维度进行。我国学者也提出:“语法也有形式(Form)、意义(meaning)、用法(usage)这三个方面……用一句话来概括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英语学习者要能够准确地、有意义地、恰当地运用英语语言结构。”由此可见,语法教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英语。教师应有目的地创设一系列含有语法知识的语篇情景和听、说、读、写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感知、理解语法的形式和意义,在自由、欢快、逼真的情景交际中运用语法知识交流思想,提高正确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英语选修六第三单元的课文“Advice From Granddad”集中展现了“it”的五种用法(包括(1)用作人称代词:(2)指示代词;(3)用作非人称代词,表示时间、天气、地点、距离、环境、形势、性别未知或性别不重要的人或动物等;(4)指代不定式、动名词、从句等,用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5)用于强调句型)。但根据课本第21页Ex 1,Ex 2和Ex 3的练习设置看来,本单元主要探讨“it”做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的用法。

教学对象分析: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与归纳,有较高的英语学习热情。相较勤奋、乐读好记注重积累的女生而言,男生学习英语更注重实用性,不喜欢反复枯燥的练习和背诵,喜欢在实践运用中学习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现“眼高手低,似懂非懂”的问题。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教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需要多设置一些笔头的任务,确保知识掌握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1)运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发现“it”的不同用法和重要作用。(2)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掌握“it”表示天气、时间、距离等以及“it”做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的一些常用句型结构。(3)创设情境和活动,增强学生的语用和合作意识,灵活地运用“it”表达观点和建议。

二、具体操作

(一)利用“导学案”导学

“课前预习”设计了三个个人活动。一是读呈现“it”的各种用法的短文,直观地感受“it”的不同用法和它对英语表达的重要作用。二是改写课后练习提供的句子,初步发现“it”做形式主语的结构和意义。三是归纳含有“it”的一些常用句型。通过这三个个人活动,学生能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重点并发现自己的“难点”。“课中导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设计。有师生互动改写句子、个人—小组活动修改句子、个人活动语篇填空、分层小组讨论提建议,听、说、读、写四种形式全部涉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清晰的学习路线。“课后巩固”主要以练习为主,既有基础性、强化性的单句练习,也有以输出语篇形式出现的能力题,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

(二)利用“导学案”导思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不仅要有趣味性、启发性,更要有探索性和应用性;而且只有当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和层次性,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语法的形式和意义时,学生才能在这一问题链的思考和探究中构建语法学习的基本框架,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思维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本节课中,笔者从语法的形式、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维度出发,设计了清晰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对目标语法的学习框架分别进行了初步构建、完善丰富和进一步巩固运用。具体说明如下:

1.设计课前问题链,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1)Can you tell the usage of each“it”in this passage.

It 1 was a beautiful day...Finally the loving grandfather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it 9 was time for James to quit smoking,too.

(2)How do you rewrite these sentences in Ex 2 Page 21?

(3)Can you conclude some useful“it”structures?

问题(1)让学生直观地感受“it”的6种不同用法和它对英语表达必不可少的作用。学生了解到“it”虽然形式简单,但在语篇中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却是自己平时关注不够的,从而增添了学习兴趣和动机。问题(2)和(3)帮助学生初步发现“it”做形式主语的形式和意义并归纳含有“it”的一些常用句型。三个问题由简入难,从感知意义到初步发现形式和规律,符合语法学习的规律。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学习内容和自己的难点,明确了学习目标。

2.设计课中问题链,启发学生生成问题、探究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of“it”after doing your homework?

(2)Between each pair of sentences,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the original one or the rewritten one? Why?

(3)In what situation might we use these“it”structures?

(4)These“it”structures are frequently used.Are you sure you can use them correctly?Correct the mistakes in the sentences.

(5)Listen to your classmate and find what his problem is.

(6)Discuss in groups and offer your advice or opinion.

(7)Having learnt so much about“it”,what do you think of“it”now?

“It”is a simple English word;but 1 is a very useful word...It’s 8 (believe)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问题(1)用于帮助学生快速检查课前预习的效果。问题(2)旨在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探究”it”做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的意义和用法,建构语法学习的框架。问题(4)(5)旨在暴露学生的错误,生成问题,在练习中完善语法学习框架。问题(6)为学生搭建使用目标语法知识的平台,在运用中巩固语法知识并强化语用知识。问题(7)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感受到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这些问题围绕目标语法的意义、形式和用法逐步展开,在探究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了对目标语法知识的感知理解、归纳发现、巩固提升。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笔者意在为学生设计一套完整地学习语法知识的路线和方法。这些问题有机地在同一情景中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以听、说、读、写多种方式的活动为载体,兼具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合作性和应用性。值得一提的是,问题(6)还考虑到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了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供学生选择,实现了分层教学;问题(7)也为下节语法课做了铺垫和准备。

3.设计课后问题链,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完善语法学习框架

(1)Fill in the blanks and make your conclusions.

(2)Write a letter of advice to the troubled student.

在语篇情景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语法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教师还要及时地对出现的语法术语和语法现象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适时地传递给学生各种语法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知识,注重语法概念的讲解、语法术语的认知。为兼顾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和考试要求,笔者设计了以上单句、语篇等不同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供学生进一步巩固提高。

(三)利用“导学案”导用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1985)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以促进其语言习得。因此,结合语篇和情景进行语法教学应该是语法教学设计的最优选择。这不仅避免了学生死抠语法、生搬硬套的现象,也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考虑到课文内容过长,不利于对比观察,笔者改写了课文并在文中通过9个it呈现了it的各种用法,供学生直观地感受it对英语表达的重要作用。考虑到课本第21页Ex 1,Ex2和Ex3缺乏话题与情景的一致性,笔者结合本单元的话题“健康”和期中考试刚结束很多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问题,创设了一位为学习数学苦恼且倍感压力的学生提建议的情景,设计了听、说、读、写形式多样活动中使用目标语法。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语法结构都不是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老师给的例句而总结出来的,这正是语篇情景教学法的精髓——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以“导学案”为载体,按照导入—呈现语法形式—发现语法规律,探究语法意义—输出语法知识的基本思路,将问题导学模式运用到语法教学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提高语法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设计既符合语法学习规律,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成功的导学案必须设置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合作性、应用型和层次性的问题链,还要将枯燥的语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以听、说、读、写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直接影响课中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充分地思考、探究和交流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也是能否真正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认真设计“导学案”的同时,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充分地利用导学案提高自主学习语法的能力。

猜你喜欢

导学案用法学案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乡愁导学案
“作”与“做”的用法
特殊用法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