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2-24吴央
吴 央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中学,江西 萍乡)
核心素养是指相应学科教育中学生个人发展所需的素质和关键能力,它在艺术学科中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形象解读、艺术表现、审美判断、创造性思维。这些方面不仅相关,而且也有一定的差异,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核心艺术修养的整个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其中一个方面不能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这些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强化阅读、主题绘画、比较欣赏、探究和讨论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审美判断和文化意识的提高。
一、深入阅读作品,促进形象诠释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阅读图片已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途径,因此,图像解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中阅读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讨论获取他们需要的视觉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素养。例如,在中国古代绘画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学会分析人物画的特点,感受主题作品中所包含的观点,教师展示了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鉴别,并利用学到的知识全方位地解读作品。这幅作品在构图中巧妙地体现了对接和转换的空间和时间,并且通过漫画图像叙述描绘宴会的场景。作品采用朱砂、石棉、腮红等色彩,色彩对比强烈,整幅画面对应着色墨水,变化层次丰富饱满,不仅刻画人物,还刻画了复杂的内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颜色、主题表达、材料等方面阅读作品,并获得相应的视觉信息,以便学生获得完整的美学体验,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为学生进一步的形象解读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代表作品进行解读,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素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利用主题绘画,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联和想象等思考活动,围绕创意和构图等主题进行创新,以便更透彻地传达作品的内涵。这与美术素养密不可分,两者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配套课题,组织学生创作独立作品,给学生创造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以“色彩对比构图”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色彩纯度、冷暖对比、区域对比等知识,教师以“校园角”为主题组织学生创作户外作品,让学生绘制作品,深入了解颜色的基本理论知识。绘画包括构图、颜色分级、光影和阴凉以及凉爽和温暖的知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想象力来表达不同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创作主题,学生将色彩知识与绘画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到实践中,不仅发挥了他们的创新潜力,而且体现和提升了他们的艺术表现。
三、利用对比欣赏,提高审美素质
审美素养意味着学生遵循美术作品之美的原则,通过比较分析进行深刻的感受,对作品背后隐藏的其他艺术美的内容的全面解读。它是对事物美与丑的判断,也是高中艺术研究不可或缺的品质。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比较鉴赏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比较和评价作品,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素养。例如,在中国现代油画与油画的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绘画的艺术表现风格和特点,教师展示了傅抱石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评估。中国画中民族感很强,大胆而宏伟,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用墨线勾勒出整个视野,用白色统一反映北方的景观,中间的景象贯穿长江和黄河。图片和颜色过渡是自然而整合的,近距离的景色反映在松树和绿色的石头上,它与构图中的视觉相呼应,并带来整体平衡感。由于该主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意义,在对现实技法的描绘中,艺术家大胆地删除了右侧的一个支柱,突出了这幅画的主题。通过这样的比较鉴赏和分析,学生认识到中国早期的油画具有中国画写意和细致工艺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中国画和油画,引导学生探索和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创作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探索和讨论,提高文化意识
文化认知是指学生从文化分析的角度综合分析不同民族文化信仰的艺术特征。艺术作品反映了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成为学生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载体,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艺术特质的尊重和理解。这里的文化认知不仅是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还包括对国家文化史的认知,让学生通过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史。因此,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活动,以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
总之,核心艺术素养的表达和确定是一个高度精练的教学目标,它指导着教学实践,改变了高中美术的教学情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读、专题绘画、比较鉴赏、探究性讨论等教学策略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核心艺术素养的提高。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不是单纯地提高学生素质,而是提高其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