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生自主读图提升“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探究
2018-02-24吴平玉
吴平玉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福建 龙岩)
高考地理命题的趋势是在某种特定的区域位置下对地理基础知识重难点的考查。高中地理学科学习时存在两大重难点:一是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对地理空间概念思维的理解。那么如何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且培养良好的地理空间概念思维能力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加强课前读图训练
教师要通过地理课前的读图训练来树立学生区域认知的概念。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了解到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记忆和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全体学生进行读图训练,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将这些重要的图形案例记录在课本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绘图,让学生注重整张图的整体布局。
例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距离思维的教导,尤其是图形当中的边国界、经纬度以及河流、城市、山脉、湖泊的分布。通过加强学生对整体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区域认知的识记过程,将这些零零散散的区域知识通过归纳整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深学生对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二、有效绘制地图
如何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关于区域认知的技巧记忆在地图上进行实际应用,这是提高区域认知的一个关键点。在课堂上老师要把绘制地图的事情让学生来完成,督促学生在课前主动预习地理教材知识,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下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进行绘图填图,并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询问不懂的地理知识。教师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不能做到对整体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所以也就很难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地理学科整体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每次在地理课前都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学过的区域地图,通过教材上的地图和教师自己增加的图片进行配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地理基础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方位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识图读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对图片的分析理解。有些学生可能第一次上讲台读图,害怕将自己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可能第一次读图的效果会不好,但是第二次读的话效果就会好很多,时间长了就会有同学向教师说:“老师,今天让我读图吧。”教师要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一些平时不怎么喜爱学习的学生也会对此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被大家所认同。教师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也给教师带来了惊喜。在这个每个人都愿意去读图的大氛围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到读图过程当中,巩固了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增强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就会得到提高。
三、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
教师要通过内容表述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地理思维。学生在基本掌握区域地理知识之后,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素养。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在地理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方面对学生进行空间觉察意识能力的考查,并在教学中要把大小空间距离和方位都落实到位。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明确学生观察探究区域地图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做课堂读图时的空间表述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基础知识后,在课堂中可以通过绘制地图来增强地理思维空间感,分析重要地理位置,增强对不同地理区域的相互联系意识,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主要轮廓,便于学生对区域的认知理解。
四、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促进,而地理的基础知识是其综合能力之中的核心,是地理学习的保障,能够使学生对地理规律有良好的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和文字的相互转换训练来提高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运用掌握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基础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后,学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和相互转化。在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上也是以知识的迁移为方向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把学生对地理知识规律的理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读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个极好的办法,而读图同时也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第二语言。学生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自主识图这一工具,将会使地理知识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要学会识图、讲图、归纳对比图形间的差别,提高自身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自身的地理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地理课堂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