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4

新课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具趣味性课堂教学

顾 彭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江苏 兴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在学习时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向来都占据着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这种局面,学具的运用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它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运用学具,提高课堂趣味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若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会获得超出预期的效果。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一般对于新奇、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但是由于他们年龄还小,不容易控制自己,很难将注意力长期集中到学习上来,因此教师必须借助必要的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学具来辅助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利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利用信息化学具辅助教学。信息化学具就是指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借助这些新兴的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更直观、更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利用这种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外形特征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要进行教学的图形展示出来,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对比,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总结各自的特点。第二,利用一般的学具,设置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例如,在讲到货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给学生分发不同币值的假币,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超市购物,从而让学生对人民币的兑换、使用以及进制进行了解。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课堂趣味性,同时使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二、运用学具,帮助理解知识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深入,小学数学也变得越发晦涩难懂,加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若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变通一下。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合适的学具,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地表达出来,教会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再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播,就很容易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自动将主观的认识上升到客观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到应用题里面的“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带来自己的玩具车。在课堂教学开始进行时,教师在讲完基础的知识点后,提出相关的相遇问题,再指导学生用玩具车进行演示,由于这时利用的学具是学生自己爱玩儿的玩具,他们会非常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指导,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在学生自己亲手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相遇问题有自己更直观、深刻的了解,不会只停留在想象中,于是我们就达到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利用“玩具”这一学具,学生充分理解了数学知识。

三、运用学具,培养创新能力

运用学具辅助教学,除了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等一些基本的作用外,我们还可以深层次地挖掘它的其他作用。学生学习的作用不能仅仅局限在学习已有的知识,如果能通过平时的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并且培养创新、创造能力,那就达到了教学的最高目标。因此,教师在利用学具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挖掘学具这方面的作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不同的图形时,要求学生准备不同形状的纸张,自己采取不同的方法研究不同形状的特点;再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方法拼凑不同的形状,比较在哪种情况下拼出的图形面积最大;学生还可以将平面图形立体化,自己动手折出立体形状,提前对立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总之,利用学具,采取各种不同的手段,帮助学生探究当前学习的知识,引导他么主动探索未知的、还没学习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仅是老师得力的助手,更是学生的好帮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合理运用它,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借助学具提高课堂趣味性,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整体上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学具趣味性课堂教学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