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双师型”教学实践

2018-02-24林小华

新课程 2018年10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双师型双师

林小华

(福建省福清市玉屏中心小学,福建 福清)

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然后让学生趁热打铁做习题,如此局限的课堂,学生获得的信息量相对单薄,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单调、呆板,丧失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到来了,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的优势,整合优秀教师资源,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名师讲课的资源。这样的课堂在具体操作中有两个教师,一个就是视频连线中的名师,他负责给同学们讲解知识的重难点;另一个是线下讲台上的辅导教师,他负责维护课堂秩序,组织同学们进行互动讨论以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工作。如此两个老师相辅相成,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各取特长,拓展和丰富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式地深入学习和探究知识,及时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和迁移。鉴于此,下面我就通过本文优选几个方面说一说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双师型”课堂。

一、做好课件,打造双师

双师课堂两位老师合作,但是我们不要认为两位老师的教学负担都减轻了,不需要做更多准备了。其实不然,两位老师都要做好自己的课前备课,在线教师要结合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形象展现方式,线下辅导教师也要提前预设学生在互动中会出现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让课堂更有针对性,才能在课堂上优势互补,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的课件设置不但要能抓住教学的主要任务,更要契合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的特点。具体操作中,我们要力求做到:

1.主题突出,具有美感

两位老师授课,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共同目的就是达成三维目标。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主题要突出,要能结合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的特点,设置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不能理论拖沓、沉闷繁冗。

2.无缝切换,互动和谐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我们课堂展现手法也要灵活多变,注意动态结合。可以说“双师型”课堂的最大优点就是师生多边互动,互动过程中在线名师能捕捉学生的信息反馈,便于及时调整策略,提升讲解的针对性;辅导教师也能在互动中及时更新自己的组织方式,便于做好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

3.合理布局,有条不紊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所以两个教师上课一定要合理布局,有条不紊才能保障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课堂预案,分清每个环节的互动情况。比如,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前期的导入环节和后期的指导互动、合作学习等环节需要辅导老师负责;而重点内容讲解,课程呈现,则由线上名师来做。这样目标明确,就能使课堂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为提升课堂效率服务。

小学时期是系统学习语文的肇始阶段,此时我们除了基本的知识传递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指导孩子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二师和谐,丰富呈现

语文是一门知识涵盖面比较广的学科,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小学语文通过双师互动教学,还可以借助有相关特长的名师来给同学们拓展知识。然而课堂时间有限,两位教师一定要能做好合作安排,既要让知识丰富呈现,又能优差互补,多边互动,让学生获得最大的知识收益。那么双师应该怎样互动呢?

(一)重点难点,名师指导

二师课堂的优势就是借助名师优势资源,利用名师的长处来弥补本地教师的不足,让课堂效能最大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的重难点和其他疑点部分,以及语文课文中需要拓展知识的部分都可以让名师来详解。

1.问题驱动探究

语文知识是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思维方法,这样孩子们才能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是启发和驱动学生深入思考的发条。名师课堂也不能都是一个套路,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即时反馈来调整教学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名师设置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来捕捉反馈,另一方面也可以驱动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还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运用语言表情达物的能力。同学们通过多媒体视频完成形象认知,我们可以再通过几个问题来让同学们动脑思考,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1)阅读课文回答: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2)课文首句提到“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既然文中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这几个问题并不复杂,但是抓住了课文的教学要点,能引导同学们深入到细节来观察,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回答情况来寻找薄弱环节,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最终认识到如何把握描述对象特点的技巧,达到本节课的初步教学目的。

2.解决课堂难点

语文知识涵盖面比较广,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请名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讲解重难点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二师课堂邀请在线教师来给学生拓展课文中涉及的其他知识。这样比传统课堂拓展了知识含量,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思考方法,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1)多重刺激,体验生成

语文知识面涵盖比较广,所以我们学习语文强调“听说读写”,为什么这么多方式呢?其实这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多感官刺激,从而对知识生成丰满的立体印象,更易于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运用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语言和文字,这样给学生带来的知识和体验是有局限性的。二师课堂上,在线名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和认知,从而不但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精髓,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索习惯,为进一步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还以高年级孩子学习《桂林山水》教学为例。这节课的基础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字,熟练阅读;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模板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学阶段学生往往没有太多的旅游经历,也没有过多关注过自然风光,这一篇文章就是教我们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表情达物。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注重字词句的学习,即便不曾忽略,通过口头语言和二维书面语也很难让孩子们产生深刻印象。而在线名师在讲解这个重点问题时可以先让同学们通过视频观看“桂林山水”,让孩子们形成一个形象的认识,然后再反过来一一对比学习作者的课文描写,这样再对比自己的看法就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①文章起首句就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起到的是总领全文的作用,我们在写游记或风景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手法:先总述,再分写;同时还可以给同学们渗透总分总的写作方法。②通过和大海、西湖的对比衬托桂林山水静、清、绿等独有特点,让人产生深刻印象……名师这样结合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感受,联系课文的写作手法就能豁然开朗,不但学习了写景文的技巧,更懂得了只有抓住事物的全部特点才能更准确,为以后表达和写作奠定了基础。

(2)丰富认知,知识拓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的,我们通过语文教材提供的课文来学习知识,但是我们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远不限于教材,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能结合课文及时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技能。二师课堂就能很好地抓住这一点,因为传统的语文课堂单个的老师再优秀也不可能事事都知道,但是通过二师课堂,我们能及时连线相关专业人士给同学们进行科普。

比如学习《伯牙绝弦》时,讲解完重难点后,为了让同学们充分认知本文的历史背景,也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陶冶情操,我们可以及时连线音乐名师,给同学们讲解古琴曲的相关知识。让同学们倾听《高山流水》来感受“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这样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顺着本文的思路进行深入探索,为高效课堂奠定情感基础。

(二)互动探究,辅师引导

课堂除了重难点讲解和形象的知识呈现外,还有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以及互动探索等环节。这些环节,显然在线名师无法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辅导教师大展神通了。

1.指导课前自学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熟悉的知识更容易认知和产生深刻理解、记忆,对陌生的事物需要相对多的前期时间投入。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没有预习,一上课新知识扑面而来,孩子们肯定应接不暇,思维跟不上。

例如,我们在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先给同学们布置一下预习作业:①让孩子们借助多媒体资料先观看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料。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给孩子们形象的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②预习课件的视频资料可以以课文的角度呈现,呈现一个镜头,则动态出现课文中的精彩描写。③出现生字词以及重点内容部分可以动态跳跃的字体,起到警示和强调作用……

课前预习预案能有效解决学生盲目预习的弊端,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文本的情境,为课堂上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2.实现多边互动

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学习本质上不是一个人一本书来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全面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需要师生、生生多边互动,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或视频呈现都是片面的。

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如果不进行深入互动和启发,他们看到、想到的是线性的知识,无法连点成面,形成知识模块。而通过多边互动,就可以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发现更多问题,有效弥补知识漏洞。还以《田忌赛马》教学为例,为了让孩子们产生形象的认知,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们可以将本课改编成小剧本,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再一次认识到田忌是用怎样的方式转劣势为优势的,让同学们认识到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表演也可以不按课本的套路,可以让扮演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分不同的出场方式来演绎,看看哪一种方式胜的可能性最大。这样灵活多变的互动设置,以课文为例,但不局限于课本,如此一来,给学生带来知识和实践的双层体验,能有效完成从表象知识到能力运用的转化和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本文是我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双师型教学实践的几点分析和认知。总的来说,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借助媒体信息我们可以延请名师,给同学们形象展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能有效激发学习情趣,驱动他们深入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但是,学习是多边互动的过程,我们并不能因为有在线名师就废弃辅导教师,只有二师和谐发展,优势互补,动静结合,才能生成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双师型双师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