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业拖拉问题实证研究

2018-02-24杨晓玲

新课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拖拉小学生作业

杨晓玲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小学)

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人终身受益,相反,不良的习惯则是成功的绊脚石。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然而现今的情况是,小学生的作业拖拉现象普遍存在,已引起教育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小学生作业拖拉现状

作业拖拉存在很多学生身上,但是每个学生拖拉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每当我们看到学生有作业拖拉现象时,不能一概而论,需个别对待,差异分析。

(一)做作业心不在焉

每次做作业,无论是在校作业、回家作业还是考试,做到一半就开始东张西望,找周围的人聊天,抖动自己的双脚,玩手中的文具等,知道自己的毛病,但就是没有办法改正。

(二)做作业要求甚高

有些学生并不是心不在焉,而是做题时总是反复思考问题,在没有确信自己的答案是正确时不作答,这样追求完美的性格导致作业时间大大延长。

(三)难以完成多数作业

个别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老师教的很多东西搞不懂,作业本上的题目也不会做,由于性格内向,遇到问题也是自己苦思冥想,一声不吭,结果思索半天都解决不了一道题目。

(四)主观上抗拒写作业

很多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在做抄写词语等简单的作业时,扭扭捏捏,十分不情愿,哪怕给他一整节课的时间,恐怕也写不完几个字。老师反复催促,学生还是不愿意写,着实让人头痛。

以上这些状况都是现实中存在的,若不及时加以纠正,不仅会延误孩子一生的学习,而且也会成为一个难以治愈的“教育顽症”。笔者以本校五年级1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系统分析。

二、小学生作业拖拉的原因分析

拖拉是形容一个人办事缓慢、不痛快、时间观念差、经常拖后期限的现象。笔者把诸多原因归类,分为两大类,一类外因,一类内因。

(一)小学生作业拖拉的外因分析

1.第一任老师出问题。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儿童是从环境所提供的示范中被动学习的,父母要对自己孩子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

2.习惯性催促成毒药。父母对孩子的不停催促也会导致孩子动作越来越慢。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在家做事时经常被催促,只有3%的人在家被父母偶尔催促,从来没有家长没有催过自

3.父母包办害处多。孩子生活中的事情大多数由父母长辈决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自主能力不够,很多事情依赖父母,做事缺乏主动性也是做事拖拉的原因之一。因此父母有时候不舍得放手,事无巨细地照顾反而会害了孩子。

4.环境吵闹雪上加霜。调查显示,78%的学生在回家作业时,边上总是时不时有人说话,这严重干扰了学生做题的思路和安静的状态。己的孩子。“磨蹭—催促”模式几乎在家每天上演,早上催起床,中午催吃饭,晚上催刷牙……不停地催促导致家长火气蹭蹭蹭地往上冒,学生在催促中对催促产生了免疫力,不催就不动,小催就小动,大催开始动。大人急躁责怪的语气很容易让年纪大一点的孩子进行负面解读,很多孩子在家长轰炸式的催促下,干脆不动。

(二)作业拖拉的内因分析

问卷调查中涉及了很多关于孩子自身观念、习惯、想法的题目,很真实地反映出了孩子作业拖拉存在的内部因素。

1.身体协调性差,孩子缺乏锻炼。

2.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水平不够。

3.主观故意,学习目的不明确。

4.阅读能力滞后,答题速度缓慢。

5.缺乏自信心,学习焦虑严重。

三、改正作业拖拉的有效策略

根据此次五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近朱者赤,家长助力

在孩子作业时,家长应为其创设无干扰的环境。父母的拖拉行为、父母粗暴的教养方式、嘈杂的学习环境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十分重要,平时做事时,如果家长能够说到做到,做事高效,那么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其次,安静无干扰的环境对孩子专注力和意志力的培养也很重要。

最后,在孩子认真做事时,家长应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二)限时完成,生活自立

那么,给予充分的耐心是否就能培养孩子高效的习惯呢?答案是否定的。优秀是训练出来的,同样,做事高效同样也需要有意识的训练,尤其是对动作慢的孩子而言,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十分有必要。

限时训练,逐步提升。对于身体的慢,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训练,如游戏、比赛等提高孩子的敏捷度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做事、学习的效率。训练初期,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每次训练用1分钟时间即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训练时间可以稍微延长些,但最长也不要超过5分钟,否则孩子不会积极配合,适得其反。训练过程中,每次的训练时间可逐步延长。

在进行具体操作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反馈形式,但是尽量避免惩罚。如,孩子比起上次口算限时训练,做得题目更多了,正确的题目也更多了,那么可以给他奖励一些东西或者免去需要做的家务劳动,反之则没有奖励或者仍需劳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运用于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问答、计时劳动等。以上训练能给孩子找到“我也能动作快”的感觉,让孩子体会到“原来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从而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做题的速度以及记忆的速度。

带闹钟做事,提醒孩子时间观念。每次做事或者写作业时,家长和孩子一起估计完成任务的时间,设定闹钟,用闹钟监督自己。让小闹钟成为陪伴和约束孩子的工具,也是培养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一个好办法。家长要以身作则,家庭活动要守时,按时完成,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尽力完成。

制作计划表,培养独立性。计划表要做得适合自身的特点,有弹性,在时间设定上要遵循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大多数孩子除了做事磨蹭外,究其原因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凡事包办,令孩子丧失了锻炼的机会。因此,家长需痛下决心,该孩子自己做的事绝不代劳过多。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家长要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方法,充分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和独立性。同时,也要下决心“管”,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即使他没有吃饱也不再允许他吃,使得孩子在饿过肚子后能明白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先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如果通过思考仍不能解决问题,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如提示、启发,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进行锻炼,让孩子在锻炼中学会独立,摆脱磨蹭。

(三)认知调整,增强动力

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是宝贵,但是孩子并不这么认为,时间概念的缺乏是拖拉的重要原因。此次调查问卷中,询问孩子自己估计吃早饭大约需要多久。98%的学生能够准确地估计出,或者时间都比较合理,然后有2%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吃饭时间,显然是缺乏时间观念的。

为谁辛苦为谁忙?学生读书是为谁而读,学生对这个问题是认识不清的,有将近30%的学生认为自己读书时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因此学习动力不强,学习被动,作业拖拉。因此,解决作业拖拉问题,首先要端正对待作业的态度。

(四)增强信心,减少焦虑

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我们不应该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遇到的问题。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遵循着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包容并帮助他们面对和解决问题。在孩子成功时要及时鼓励和支持他们,有时候小小的赞美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喜悦和前进的动力。帮助孩子设计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强了,信心自然就增加了。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孩子做事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乐观、自信、勇气等品质是培养孩子阳光心灵的要素,消极、怯懦的孩子进入社会,往往会习惯性地跟随他人的意见,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但当一个孩子有积极性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面对工作学习的任务时,能够调动自身的能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4):27-28.

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降低焦虑,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如每天做20个蹲起,每天增加一个,到一定量之后再坚持一段时间,习惯之后再每天增加一些,坚持半年等。在学习间隙可以陪孩子做一些益智游戏或者运动(如跳健美操等)来放松一下精神,这样不会浪费时间,相反会使孩子下一阶段的学习精神饱满,作业质量更高。

四、解决小学生作业拖拉问题应注意的要点

要想有效地解决小学生作业拖拉问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辨“拖拉”和正常的“慢”

对于小学生而言,慢是相对的,孩子可能比家里其他年龄大的孩子动作慢,可能比成人期望的速度要慢,可能比他平常的速度要慢。但这样的慢或许是正常的,孩子的身体协调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好,因此,比年长的孩子慢是正常的,而且对学生而言,我们无法拿成人的做事速度来要求他。因为仅仅是遇到偶发情况特殊表现,认定为“作业拖拉”必须是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超过半年或者一年以上)表现出来的作业特别慢的现象。

(二)理清“作业拖拉”成因,区别对待

要在观察、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摸清孩子慢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激励、诱导、训练,要把分清机体因素和思想原因区别对待,把内因和外因分开处理。找出真正的原因之后,然后再对孩子的慢性子拖拉行为进行调理。对孩子讲清道理,提高他们对事情的观念认识。对孩子的作业速度,不至于太慢的话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而非一味要求高速高效。

(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时间,而这仅仅是第一步,真正要改变一种行为模式,必须是一场持久战。孩子的成长和自我提升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给孩子一个学习、努力、进步的空间,不能要求一口气吃成大胖子。小学生阶段,孩子由于年龄特点,缺乏耐心和恒心,因此,在引导他们“纠慢”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保护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把握时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及时训练,趁热打铁直至他们改掉旧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面对孩子作业磨蹭的坏习惯,教师和家长需要坚决地帮助他们矫治。只要抱着如此坚定的信念,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心怀对孩子的爱,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肯定会取得成功。

[1]刘野.不做“小蘑菇”:小学生学习拖延的诊断与干预[J].

[2]雒明.谈谈小学生作业拖拉现象[J].中国科技博览,2009(18):218.

[3]支金美.浅谈提高语文作业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9):101.

[4]高静.拖拉机变形记:小学生学拖拉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对策探究[J].教育研究,2016(6):29.

猜你喜欢

拖拉小学生作业
拒绝拖拉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你是“拖拉王”吗
怎样才能不拖拉
自我管理让拖拉变高效
作业
我是小学生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