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得能力
——“二次作文”的实践探索
2018-02-24施玮
施 玮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
所谓二次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经过教师指导后完成对第一次作文修改的教学。“二次作文”可以概括为二十个字:“先写后教,当堂完成,快速批改,及时讲评,二次作文”。在这二十个字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活动,或者是教师能为学生做的,主要体现在四点:积累素材、及时讲评、训练到位、激励有效。
一、每日记事——细水长流积素材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心灵力。语文老师常常看到学生为“写什么,怎么写”发愁。没有一颗善于发现素材的心灵,生活就变得一成不变。“每日记事”就是一块心灵的“磨石”,在日复一日中的“打磨”后,学生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灵敏。
即使是两三行字的“每日记事”,天天重复,也是会懈怠的。必须要时不时来点“激励”。
每天,我把“优秀记事”的日期上打好五角星。我利用周二的早读课,请该作者朗读上周的“优秀记事”。
怎样才能被评为“优秀记事”?
(1)真。事情不真实,感情不真挚,言不由衷的记录,就失去了“每日记事”积累素材的意义。所以,“优秀记事”首先要“真”,真实。
(2)新。就像新闻一样,要“新”。及时记录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上刚刚发生的“热门”话题、“热门”事件。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形成了关注周围、关注社会的习惯,形成了信息收集的能力。其余的学生也在听的过程中拓宽了视野,了解到更多的消息。
(3)奇。事情奇,当然要以“真”为基础。形式“奇”,“每日记事”的表现形式奇特,有创意,都可以成为“优秀记事”。
写得久了,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还时不时搞期“精彩回顾”。如把学生的牢骚话都集中起来,做成幻灯片展示,取名叫“不吐不快”。把学生之间闹矛盾、说坏话的片段,集中回顾,起名“不打不相识”。六年级时回顾五年级的记事本,主题为“这一年我们一起走过”。
二、训练系统——千方百计提能力
家长说:“我的孩子写的作文都是流水账,他不知道怎么写好作文。”
“这水准,我也不知道怎么把他教好。”老师心里默默地想,当然绝对不会说出来。
他们都没有说假话,真的有很多孩子没有内容可写,不知如何写好,原因有很多,但是可以通过训练弥补。
1.“心灵力”训练
小学里,女生比男生更有作文优势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女生比男生敏感。小学里的男生不细腻,不细致,作文自然比不上女生。老师批评女生,小女生要么战战兢兢了一节课,要么把你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仔仔细细地骂了一遍;老师批评小男生,男生朝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什么事都没有了。小男生和小女生都写老师批评这件事,你说,谁写得好些?
这种敏感可以进行训练。比如,小甲写到“下节语文课,老师要检查背诵情况,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写,一直在背书。课上,我的同桌被老师抽到了。他背不熟,老师说,下午还要检查。等了半天,老师也没有抽到我。”第一句,我有什么内心的想法?同学背不出,“我”背得出,却不抽“我”。“我”心里也一定有想法?让学生写下前后两处地方不同的内心想法,这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灵力”的训练。
当然一次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通过“猜字谜”,写下猜的内心活动、福尔摩斯式的推理力的外化、“一个我,另一个我”内心矛盾的争斗等有目的的训练来提高。
2.“描写力”训练
小学生写作文,第一叫苦的是“字数”。毕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作文不只是表达,也是一份作业。字数,作业完成与否是首要标准。字数是温饱,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审美就成了“空中楼阁”;轻松过了字数关,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消除一半。
为“字数”所累的同学,你读他的作文,里面的“人”几乎全是哑巴:
“有一次,我在做回家作业,弟弟没劲,过来跟我讨论电脑游戏。我让他等会再说。他立刻抓起了我的作业本往楼上跑。我立刻上楼去找,没想到他藏东西的能力这么强,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过了一天,他才在奶奶的追问下把本子交了出来。我翻起来一看,被他撕破了一页,我连忙用透明胶粘好。”
“电脑游戏”怎么“讨论”的,“讨论”了什么,有多少话呀。“他立刻抓起了我的作业本往楼上跑”,“他”总会一边跑一边说上几句吧;“‘我’的作业本被抢走了,总不会一声不吭吧!”“我立刻上楼去找,没想到他藏东西的能力这么强,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作业本被藏,一时找不到,总有埋怨的话吧。“他在奶奶的追问下把本子交了出来。”“奶奶”怎么追问的?“他”怎么回答的?“我翻起来一看,被他撕破了一页”,有点脾气的,会说上一通;没有脾气的,也会嘟囔几句。“我”“弟弟”“奶奶”明明有很多话可说,但是他硬是把话咽下去,变成了哑巴。
“描写力”的训练还有很多,如:提示语的运用、说话内容的选择、人的动作的细致描写、表情的妙用、场景的描写等。不但能很好地解决“字数”的难题,而且能使得作文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每日记事”“训练系统”,可以让学生在每一次的作文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1]钱晓红.我为“二次作文”出妙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2):60,127.
[2]徐栋.写作文化:儿童视域下二次作文的价值取向[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