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2-24陈子燕

新课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探究数学

陈子燕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七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能力提高的旧观念已经摒弃,强化学生的素质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目标。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教学内容也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改变,更加贴合时代发展,更加贴合教学发展,更加贴合学生发展。在此情况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深化新课程改革,增强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实现运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不断强化。在此过程中,较为关键的一个途径,就是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一、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为了实现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重视教师自身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导致教师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却落到了教学活动的边缘,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消极和怠慢情况。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行对解题思路的探索,深入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促使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二、大力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兴趣

因为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在更大程度上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采取多种策略、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多种形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以实现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断强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何种方式、采取何种形式提出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很明显,如果一味照搬传统教学中陈旧、落后的问题设置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科学设置问题,并加入独特的创新思想,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兴趣。例如,学习乘除法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这样的提问形式:首先让学生任意写出一个数字,然后采用随机抽取或者击鼓传花的形式选定两名同学,再将这两名同学写出的数字进行乘除法运算。这种提问形式新颖,而且是在活动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力的提升,学习兴趣也空前高涨起来。

三、注意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技巧性

因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培养的对象也是学生,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的教学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为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还必须注意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技巧性。一方面,问题设置必须保证难度适当,既不能太难导致学生的探索欲望受到打击,又不能难度太低,让学生感觉索然无趣,失去了对学生的锻炼作用,也失去了对学生的培养意义。另一方面,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基本理念,将切实推进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

四、创设多种形式的特色教学活动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设计也在不断趋向于生活化、应用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点突出小学数学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设置多种形式的、具有多种特色的教学活动,例如游戏、竞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探索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了几何图形和几何体之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家庭中的物品有哪些不同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将不同形体的生活用品带到学校,让学生蒙住眼之后用手摸,感知物品的形状,并说出属于哪种几何图形或几何体。这些活动可以大力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升。

总之,在当前社会不断进步的大形势下,小学数学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以新课程标准指导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并在认真总结成功的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究、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1]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2]杜茜.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3(2).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