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2018-02-24张兴华
张兴华
(甘肃省古浪县泗水镇双塔小学)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小学数学是从简单的加法开始的,刚刚开始的小学生会习惯性地用手指来帮助自己完成个位数的加法练习。其实如果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小学生的算术能力会提高得很快,比如从家里吃饭摆饭桌开始,几个人、几双筷子、几只碗都是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情境生活化,把学生的思维锻炼到一提到生活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的这种快速反应中来,让他们知道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每天的一言一行中。
一、数学生活化的内涵
数学生活化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实践讲数学,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工作生活化和生活工作化,数学生活化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状态,要求数学老师在讲解中潜移默化,让学生很自然地将数学问题带入实践中,让生活的无限乐趣冲淡数学带给他们学习的枯燥感。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将生活的方式尤其是生活的思维数学化,通过将统筹规划的能力充分应用在生活中,就能对数学思维烂熟于心。习惯性地将问题数学化,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难题,更可以让生活健康有序,感受不同的生活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宗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会将数学与苦恼联系起来,更不会碰到数学就觉得是个难题,让他们先喜欢数学,再去研究数学,最后利用数学为生活和以后的学习添加助力,让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惊喜。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中,数学学习的模式大多是在讲解知识概念之后进行最直接的运算能力考验,无论是出题让学生做,还是将所谓的数字进行分解,都是特别传统且死板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大致如下:
1.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严重与现实生活脱节,毫无联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没有热情,积极性不高,也就造成了数学学习的时候总是存在负担和压力,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大。
2.数学教学在课堂上就完成了任务,无法延伸到生活中去,知识结构体系不完整,没有充分理解,做题时过于死板,没有充分将知识内化吸收,理解力不够,老师的引导也不充分。
3.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其低下,学生仅仅是被动地跟随老师的讲解对知识进行表面的学习,没有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其中,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公式和步骤,没有整理清楚这中间的联系。例如对数字进行分解,5是2和3,到了5是3和几的时候,很多学生还在做思考状,两个数字的位置互换,这么简单的数字游戏都没有掌握规律,不得不说都是数学教学的问题所致。
三、数学生活化的意义
1.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学生对生活和数学建立联系的重要条件,只有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才能让学生因为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再孤立地看待数学学习,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奇妙之处。比如,枯燥的数字运算演变成小动物或者水果之间的加减法,就会变得非常生动。让学生计算小动物的脚有几只,不同的动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然后分给他们各自最喜欢的水果不同的数量,让他们中相同水果的人先找到对方,然后看看他们最喜欢的水果目前两个人一共拥有几个。小朋友会因为好奇动物的脚而迅速进入数数状态,也会因为对自己喜爱的水果的兴趣,对数字的相加进入积极的运算中。
2.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只有让学生看到生活情境中数学的不断运用,才能在数学教学结束以后,自动地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不是生硬地对数字的运算进行考验。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喜欢通过简单问“2加5等于几?”来测试学生对个位数加法的掌握程度,即使看着孩子通过掰手指头给出了答案也不足为奇。其实将生活情境运用到教学中就变得很简单,比如今天中午一家人要到爷爷奶奶家去吃饭,餐厅里需要摆几个凳子才够呢?让学生习惯性地通过先解决人数再解决凳子数量的方式,将加法运算烂熟于心,回到家也会习惯性地想家里有几个人,需要几个凳子之类的问题。这只是小学一年级刚刚开始的,之后的所有教学都可以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无时无刻都会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自然会在不断熟悉的过程中运用自如。
3.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素质教育拥有最好的教学载体,然后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最简单的加减运算到统筹规划,到合理利用时间,有效支配金钱,都是数学生活化的最佳落脚点。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地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模式进行下去,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并且积极运用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中,让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服务生活的好帮手,让一切都有序、高效地运转起来,更让学生的学习之路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1]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