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巧用提示语的一点尝试
2018-02-24吴丽慧
吴丽慧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东路小学)
读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学习他的板块式教学方法,让我们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余老师还在告诉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要做有智慧的老师。高尔基也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我们不仅要成为一名有爱心的教师,还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幼时成长环境宽松,养成了我看问题简单化、浮光掠影、浮于事物表面、不能很好地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或者一篇文章的习惯。我在最初的语文教学中,根本做不到“深挖教材”,以致于错过了许多训练学生的点。但是,时间和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它们让我开始变得细致,变得寻根问底。有了这种变化,再去读教材,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草船借箭》是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初读课文,会觉得第二自然段写得干巴巴。下面附上《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这段对话中几乎没有人物的神态描写,而这段话隐含的“智斗”又是那么激烈。第一次教学这一课,我的认识很浅薄,远没有考虑隐含的“智斗”之激烈,还曾经自认为作者写得太简单,当然课堂上的处理简简单单,一带而过。但当我再一次教学这一课时,我的感觉全然不同。我觉得这样写简直妙极了!我是这么理解的:之所以没有提示语,作者就是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在这场表面风平浪静的对话中,隐藏着怎样的情绪变化,怎样的阴谋诡计,怎样的将计就计……这样想下来,我要感谢作者。课堂上,我就抓住这个点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给这一段加上提示语。在孩子们觉得自己比作者还要高明之时,我再让学生比较这两段话,体会周瑜与诸葛亮的“诡计多端”和“神机妙算”,看看哪一段更能体现他们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出:没有提示语,才能表现出他们俩几乎不露声色,免得露出破绽被对方识破的状态。如此一来,学生对人物的把握更准确了。
教学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时,同样也可以使用让学生加提示语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会。《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修饰性的语言,只为表达一种真挚的友情。鸟儿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一次次询问树的下落,却没有一个提示语。看似平淡的表达,却使整个作品蒙上了一层凄婉的悲剧色调,从而更能产生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为了让孩子体会这种表达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给鸟儿的所有语言加上提示语,例如“焦急地问”“带着哭腔地问”等。当孩子们读着自己重新创作后的《去年的树》,表演得带劲儿时,我突然问学生:“我们真的比新美南吉写得好吗?”学生愣住了,因为他们没有自信能超过大作家。但是他们又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的提问。于是,我把白描这种表现手法介绍给学生,并结合本课让学生知道: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接着,我继续发问: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让我们感受语言的精彩,还是体会鸟儿和树之间情谊的真挚?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过多的修饰语,就会冲淡文章中充斥着的那种淡淡的忧伤,降低故事本身的震撼效果。
每讲完一堂课,我们都要反思这堂课中的亮点与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做好记录,并深入思考: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怎么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案设计。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有了遗憾,更要有进一步的思考和尝试。当然,只记录不足也是不全面的,更应该把自己的一些成功之处积累下来,继续运用。语文教学需要的不是一时的慷慨激昂,也不是一段时间的坚持,需要每一个从事它的人都能够沉下心来,滴水穿石地坚持上好每一课。每一滴辛勤的汗水,都将凝结着教师的智慧与努力。
[1]李梦.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6).
[2]袁爱军.浅谈多媒体在课本语文向生活语文转变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3]盖笑松,杨兆山.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的把握:对30节省级语文公开课的思考和总结[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4).
[4]和艳娟.浅谈多媒体在课本语文向生活语文转变中的作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