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龄残疾儿童混班就读浅谈

2018-02-24牛生才

新课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残障儿童交流儿童

牛生才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打柴沟镇火石沟小学,甘肃 武威)

学龄残障儿童是指6~7岁肢体、语言、视力等残疾的,但能和正常儿童进行简单交流、互动,具有日常生活自助能力,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意志坚强的儿童。他们是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在生活、语言、行动等方面都需要别人照顾,他们渴望别人的关爱、理解和社会的容纳。由于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限制,好多地区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尤其偏远农村地区残障儿童上学更为困难,大部分残障儿童都在当地小学随班就读,和正常儿童进行混班学习。那么学校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混班教学呢?

一、集体教育

残障儿童由于自身身体缺陷本身就比较自卑,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及社会群体中,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其在社会群体中更加孤立、自闭。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引领、指导残障儿童在班级中树立自信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残障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让残障儿童自愿加入游戏中,和同学进行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让他感受到和别人交往也很简单,别人的肢体和自己没有很大区别;教师在游戏中多设计拥抱规则,让他感觉到自己也可以触碰别人的身体,感受到别人没有嫌弃自己;他们在游戏、学习中取得进步后,教师可以让大家与他们相互拥抱,为他们喝彩,让他们感悟到“爱”其实很简单,让“爱”在这里升华。其次,教师在游戏、教学以及课间活动中让其他同学主动和残障儿童进行交流,尊重残障儿童,尊重残障儿童的选择权。让其他儿童认识到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群体,他们生活得多么不容易,让他们主动关爱、帮助残障儿童,树立正常儿童的同情心。另外,教师要教育同学不能歧视残障儿童,应主动帮助他们,不能讥笑、模仿其残疾特征,使其心理受到更多伤害。最后,教师应让全体同学看到残障儿童的优点、亮点,主动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其共同成长、共同学习,使每一位残疾儿童增强对生活的信心,感受社会对他们这些弱势群体的关爱,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充满信心,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积极作用。

二、家校互动

很多残障儿童的家庭都比较贫穷,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但还要为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正常入学,所以社会和学校应该给予物质帮助,让学校领导和专任教师对这个家庭进行结对帮扶,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让残障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够正常入学。另外,残障儿童家长因为孩子的残疾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绪,主要表现在不和亲朋好友谈论孩子、一提到有关孩子的话题父母就主动回避、不能直视孩子状况、不愿意带孩子去逛街、不愿意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孩子玩耍,这样使孩子更加自闭、孤僻。所以这时候结对帮扶领导和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让他树立起信心,直视现在的状况,不能自暴自弃,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树立自信心,让榜样的作用引导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心。树立家长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家长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主动和任课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带孩子走出去,给孩子更多的“爱”,家校合一,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自信心。

三、心理疏导

学校心理学教师应为残障儿童生存和发展提供积极的保障机制,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对事、对自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残障儿童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比其他正常儿童有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要求学校高度关注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培养残障儿童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格。让残障儿童看看残奥会的比赛,听听霍金、张海迪的故事。通过看、听让学生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残疾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让他们学习这些人积极向上的品质。让残障儿童树立“我也可以,我也可以单独生存,我不会拖累家庭、社会”的意识。其次,及时疏导解除残障儿童的心理困扰。自卑、消极、抱怨、敌对情绪等都是困扰残障儿童的心理因素,这主要是自己身体和别人身体有差异的缘故。所以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特征,开展关爱残障儿童的各种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和班级氛围,让所有孩子都伸出自己的小手,共同关注残障儿童的生活,主动和残障儿童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走进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融入社会,消除心里的困扰。另外,教师不能过激地批评残障儿童,其他儿童也尽量不要激怒他们,否则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和同学及教师产生敌对情绪,时间长了,他们的心理会扭曲。所以教师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稳定他们的情绪,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里学习、成长。这样才能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也有利于班级正常教学有序开展。

四、正常生活能力

残障儿童生存能力比较低,入学后教师应该教给残障儿童一些基本生活常识。比如:能够独立打饭、吃饭、大小便等习惯的养成教育,让他们适应学校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让残障儿童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不能由同学、教师、家长包办代替,给予他们主动体验生活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语言交流能力是生存的关键,所以培养和提高语言能力,让残障儿童和其他儿童进行顺畅交流,完整表达自己的需求。肢体平衡训练也是残障儿童教育必不可少的项目,开始时让他们扶着墙根或同学完成,时间长了让他们离开辅助物,自由行走,做到能够及时输送大小便,完成简单的生活作业。

残障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爱。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应当为残障人实现受教育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合理保障机制,保障残障儿童平等接受社会文化教育。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不幸的孩子们,奉献你们的爱心,点亮他们快乐成长的希望,让这群特殊的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残疾人与常人共享一片蓝天。

猜你喜欢

残障儿童交流儿童
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法律保护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下对残障儿童性教育问题的实务研究
——以张掖市儿童福利院为例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谈优势视角理论下开展残障儿童心灵关怀
全民阅读背景下残障儿童阅读权利保障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