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2018-02-24崔莉莉
崔莉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是以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活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通过学习生物学可以让学生获得对生命的更多感知,获得对人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不断深入的新时代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广大教师的根本目标。传统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唯恐学生对自己讲授的知识不能做到深入理解,担心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学生在高考中受到影响,所以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丝毫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也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实际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切实发展的结果。故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大力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利用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生物是一门和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生物学科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实验的基础上获得不断运行。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内容中存在大量的实验内容,如果教师采取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开展学习,学生感受不到探究实验的魅力,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为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首先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然后依次滴入蔗糖溶液、清水,反复进行此步骤,并不断观察中央液泡的大小变化,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观察细胞大小的变化。经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物质的跨膜运输对植物细胞含水量及细胞大小的影响,也让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跨膜运输的原理,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也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利用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是因为碍于面子,不肯在教师和全体学生面前展示自己,或者因为害怕自己的观点或者实验探究操作出现失误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引来教师对自己的不良印象,因此往往会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产生退缩现象,不肯主动展示自我。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之内进行活动,一方面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分组学习探究,小组内部的4名学生分别取出一只洁净试管,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分别进行加热、加入不等量的氯化铁溶液的操作,然后观察反应现象,并进行相关的析出气体量测试。其他学生负责实验的配合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录。最后经过小组合作分析,获得了对活化能以及酶的催化效果的深入理解。因为学生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学习活动的,因此学习积极性更高,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激发,核心素养当然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利用综合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培养较多,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与记忆较多,却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造成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有限,综合实践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广泛、深入地参与进来,获得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群落的演替学习中,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并为如何更好地发展生态经济、保护自然环境献计献策,不仅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还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了较大程度的促进,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更多形式、更多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高中生物焕发出其自身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