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8-02-24江怡
江 怡
(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也要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拓展学习思维等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但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加快调整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而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仅是围绕着教材知识点进行机械的讲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由于许多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方式,加之改革观念较为落后,就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这也是造成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学生探索学习意识不足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创新意识,但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对于一些具有探索性、思维性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当真正遇到这类问题时完全无从下手。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应该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类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指的是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思索问题。
例如,在关于“减数分裂与性生殖细胞的成熟”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教材知识点,有针对性提出问题:“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46条,如果卵细胞与精子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学生就会回答:“在后代个体染色体数量就不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以此来引出与减数分裂相关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要比直接给学生灌输减数分裂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逆向思维,它具有显著的创新和开拓作用。
(二)巧用问题,活跃教学氛围
要想促使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实现提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提问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到关于“生物分子与细胞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内容时,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后,可以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对问题的初步看法,之后再开展分组讨论。教师提问学生: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些?原生质层是否是一层半透膜?膜泡运输与主动运输有什么区别?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等于、小于细胞质浓度时,那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是否能够透过细胞膜呢?接下来学生一边思考这些问题,一边展开讨论,结合每一个问题作出分析与思索,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今后学生将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增强了生物学习的信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主探索生物知识的能力,进而形成创新意识。
(三)转变实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过程与现象,能够对生物知识产生深刻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到“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后,可以指导学生做探究性实验,设置相应的实验情境,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合理制定实验流程,主要涉及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基本流程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与总结等。具体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探究式问题,例如:“如果要将叶绿素提取出来,要破坏多少层膜?”“入秋后叶色变红、变黄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得出最终结论。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中结合提问还能够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可见,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学生学好高中生物知识打牢了基础。
总之,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应当重视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教师要尽快转变自身思想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在提升学生生物学习效果的同时,能够顺利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