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8-02-24马秀丽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情境

马秀丽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中学,浙江 绍兴)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在新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更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

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已经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学校和教师都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最终目的,导致语文教材资源出现了浪费的现象。在当今教育大环境下,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通过教材以小见大,向高中生展示丰富的传统文化。

比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往往会有大量的古人作品,诗词歌赋包含了对人生的感慨、对理想的追求、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作品之外,还要对学生多讲一些古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彰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韩愈的《师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荀子的《劝学》道:“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必修三中的《离骚》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人的高明智慧和优秀思想,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文化素养,但是学生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接受和感悟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当前学生的书写情况为例,学生除去在课堂上和作业上的书写之外,其余时间大多依赖拼音键盘进行汉字输入,导致学生的书写能力越来越低,在考试和日常书写中经常提笔忘字,很少有学生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这种情况下,与学生谈论语文素养和文化传承问题,收效甚微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今时代发展迅速,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正面临着多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人文素养层次较低,难以完全领悟传统文化中的底蕴和深刻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比如,在《离骚》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讲授课文内容之外,还应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能够掌握屈原的一生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课文中的一些优美意象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延伸课外知识,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在不断积累中获得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限制,重返古代情境,从中感受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创设情境或者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面笔者详细谈谈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文本、视频画面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进行古文学习时,教师可以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和背景图片,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古代人物的感情和思想。在课外延伸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资料片,加深学生对文章背景文化的了解。

比如,在教学《赤壁赋》时,学生朗读文章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悲壮浑厚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悟。在讲授完知识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赤壁之战的影视资料和《赤壁赋》中的景色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思想。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舞台剧表演,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合适的文章进行加工创造。这样一来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比如,在教学司马迁《鸿门宴》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让学生对每个人物形象有深刻的了解,指导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审美情感和相应的民族精神文化。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