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2018-02-24邱美英
邱美英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福建 漳州)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改革,实施素质化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而根据教育部所提出的纲领,中学阶段教育主要将围绕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要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
北师大教授林崇德将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一种学生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这种品格和能力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其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和适应社会发展。具体而言,学科核心素养与素质化理念所倡导的三个维度十分契合,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与学习成绩的结果指向不同,学科核心素养更加倾向于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直观感悟。同时,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开放性和发展性的概念,其内涵伴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宏观、微观辨识能力,高中化学经常与宏观化学现象与微观化学原理打交道,其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宏观、微观辨识能力。第二是具备变化和平衡思想观念。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化学物质相互反应而发生变化的过程,这要求学生以变化的思想观念来分析化学问题;而高中化学的另一重要内容即是“化学平衡”,可逆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阶段时会产生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属于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是线索推理能力。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一个化学现象、工艺流程提供的“线索”来推测化学现象背后的原因,设计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线索推理能力。第四是科学探究与创新素养。化学学科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探究与创新基础之上的,高中化学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素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是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上文从五个方面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阐释,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可以以这五个方面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的宏观、微观辨识能力
辨识宏观、微观化学现象是高中生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主要可以通过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所谓宏观化学现象是很好理解的,化学反应发生的颜色、反应、气味等可以用肉眼直观观察到的变化,这就是化学反应所表现出的宏观现象。而化学反应本身中的分子活化、分子碰撞等则是化学反应中所存在的微观现象,这是用肉眼不能发现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全面认识化学反应。
2.变化和平衡思想的训练
变化和平衡是化学反应的两项重要性质,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建立起变化和平衡的思想。没有化学物质类型发生改变的反应,其不能称之为化学反应。而对于化学平衡,这是需要教师浓墨重彩讲解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从具体的化学反应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起平衡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平衡的原因,梳理各种可以影响化学平衡的方法,让学生对化学平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3.线索推理能力的培养
化学线索推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化学知识的积累,教师可将化学知识总结成一个知识网络,先安排学生根据这张知识网络来理解、记忆化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练习题目给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实现化学知识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化学探究精神、探究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笔者认为,要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探究精神、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努力。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使之真切感受到化学反应的现象。在某些条件下,化学反应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教材描述不一致的现象,教师可以从这些“反常”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这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从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探索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