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想政治课堂下高中生态文明教育探究
2018-02-24李琴
李 琴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中学,宁夏 中卫)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从该报告中可知,想要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在行动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习惯,使其内化为他们自发自觉的一种主动行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美丽城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笔者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想要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在教学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基于思想政治课堂下高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一、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应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不应盲目而行,而是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仔细挖掘思想政治课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和目标,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就不乏这样的内容。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章节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传授学生政治知识的基础上,教导学生学习哲学,在与社会相处中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使社会和个人能够和谐相处,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我国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都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产物”。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将生态文明的核心渗透到政治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因素来进行科学渗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从自身做起,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指导作一名生态文明建设路上的文明使者。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想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新理念,必须从源头抓起,即加强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意识领域较强的课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势在必行。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生态文明教育常识,如熟悉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基本状况等,才能找到思想政治学科中包含的文明生态方面的内容,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只有具备生态道德修养、生态法律意识,在教学中才能就这些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运用最先进、最科学的生态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提高生态教育的质量。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诚如此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在为人处世、工作、学习时往往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基于此,就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断从自身下功夫,德为人范,身先士卒,做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肩负起生态文明教育的重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树立生态文明观,自觉践行生态文明教育,以身作则,做学生生态人格和文明修养的良师益友。
三、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想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新理念,应重视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其生态文明意识。所谓生态文明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传递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对生态知识的掌握程度,积极引导他们将其理念贯彻到自身的行动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想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首先应具备生态思维方式,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学生,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问题等。其次,教师在开展生态教育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看待大自然的实用性。再次,教师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出发,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来揭示人和自然的关系,只有二者和谐相处、同存共荣,才能有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后,教师在教学时,应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理念,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以实际行动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想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新理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探索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新方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