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与人
——学校体育的文化重构

2018-02-24滕秋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学校

滕秋凤

(广西横县陶圩完全中学 530314)

一、我国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体育是以身体和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的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初中学校体育教育是体育的种类之一,学校体育是老师向学生传授新的能力,以便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在现在的初中学校,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就是锻炼身体的课程,在体育课上放松玩一玩就可以了,而且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认为体育成绩只要合格即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认为体育课枯燥无味、太累;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的任务是学习并接收老师传授的体育知识技能。

在学生的眼中,体育课不用费脑子,只需要在体育课上跑、跳、投就可以了,这种看法使学生缺乏了应该具备的体育素养。而且这种状况会导致学校的体育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使大部分学生处于学习体育的低水平,不能充分的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对学校体育进行文化的重构十分必要。

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初中学校的体育教育进行文化重构

1.初中学校的文化体育要充实学生的内在精神生活

人具有特殊的生活意识,在生活中一直追求自身生命价值的提高,学校的体育教育旨在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对生命的超越,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等,所以,初中学校的文化体育在塑造学生品格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初中学校的文化体育也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内心修养,充实学生的内在精神生活,促使学生获得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2.初中学校的体育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初中学校的体育教育要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的自身发展,从而达到可以实现学生天性、个性和潜力的最大发展,这就必须要以学生为本。日本的影山健先生提出的Trops理论认为,身体活动并不要求什么固定的姿势,它的内容多种多样,形式不拘一格,运动应该提倡自己考虑、自己决定、自己行动。首先,初中学校体育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不能只发展个别或部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初中学校体育教育所要发展的对象。其次,初中学校体育教育应该和谐并且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身心,不能仅仅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发展。最后,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做到让学生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自由发展,不仅限于统一格式或模式的发展。总之,初中学校的体育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全面自由且可持续发展。

3.初中学校体育教育要提倡终身体育

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简单眼神,它涉及到每个人对生活基本问题的态度、观点和方法。对于人的生存意义,终身教育影响着个人与社会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态度,并给出新的答案。终身教育还要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充分的表现自己的人格,有助于更好的实现民主化。文化体育通过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并确立学生的独立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全人终身体育教育的理想。文化体育教育要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培养每个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可以保持追求自身学习的习惯,可以独立自主的组织安排学习方法,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可以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培养自己与人接触的能力,享受这种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与喜悦,从而建立自己人生的意义与生活方式。

4.初中学校的体育教育要在全面的文化生活中实现

文化之所以是文化,是由于思想在里面活动。人类身体与动物身体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文化性。人的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是互相联系的,主观精神即心理,客观精神即文化,也就是说,人类的心理活动与文化互相关联,相互依存。正因为人类的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紧密联系,所以学生身体的发育就必须要在全面的文化生活中实现。

5.初中学校体育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需要理论启蒙,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他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都有需要,并能够分辨需要的合理性,认识到合理的需要应当受到尊重,然后对自身合理的需要进行主动的创造条件满足需要,在这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需要。其次,学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协助学生分辨其需要的合理性,并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外在条件,使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秀个性。也就是说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需要的差异,根据差异性在不同方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再次,学校的体育课程要为学生提供最大程度上丰富的生活,只有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才会对学生有吸引力。初中学校体育教育要给学生的运动留出充足的课余时间,使学生们可以得到全面的自由发展。最后,初中学校体育教育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的很快,教育者们必须要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全部都用过去上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要求现在的学生们,要善于根据时代发展的方向去迎合学生们的需求,这样才可以实现体育课程的价值,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总之,优秀初中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认真钻研、大胆创新,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并能充分把握体育——文化——人这三者之间的特殊联系,才能将学校体育进行文化重构。

[1]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9.

[2]许义雄,徐元民.中国近代学校教育—思想之演进[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9.

[3]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4]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学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