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8-02-24李深磊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基地实训

贾 淞 李深磊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 451299)

引言

实训是高校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学生通过实训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被称作学生的“第二课堂”,其受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各高校越来越关注实训课程的设置。实训基地作为实训课程的场地,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受到各大高校广泛关注。高校采取各种办法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保障实训教学正常有序开展。随着我国教育方针转变和政策不断完善,民办高校近些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充与支持作用越来越显著。实训教学的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民办高校发展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学校甚至以此作为自己的特色进行开展。加之民办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配合实际操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本抽象概念的理解,就业、深造中依靠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民办高校更应该注重建设实训基地来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技术实践的场地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

一、当前民办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训基地是由多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的划分方式有很多,按照地理位置可分为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实训内容可分为认识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按照学生专业可分为商科实训基地、工科实训基地等,本文主要以校内实训基地为研究对象,即实训基地的位置在学校内部。[2]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不足

民办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在校内建设各类实习、实训基地,是适应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民办高校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底子差,由于国家政策等原因自身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量不稳定,加之有些学校对自己定位较高,过于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整体上民办高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往往力度不足。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师资投入上都不充足,导致实训基地自身的作用无法全部发挥出来。部分民办高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使用过程中只是为学生提供了实验与练习的场所,功能单一。[3]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少场地

与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高校在运营方面受资金、政策的限制较多,在土地使用、建筑等方面,无法大规模修建,导致个别学校虽有响应的资金、计划购买实训器材,但没有合适的场地安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也就停滞不前。[4]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少师资力量

实训基地的使用与常规课堂不同,实训指导老师既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民办高校受资金、人事制度的限制,很难配备专职实训指导老师,大多数实训基地甚至流于形式,只做参观展览使用。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人误以为实训基地不重要,更加限制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发展和假设。

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少整体规划

与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高校的生源波动较大。考虑到实训基地使用效率、资金投入与产出成果比率等现实情况,加之民办高校更多侧重文、经、法、商学科,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实训基地建设自然不会予以过多侧重。

二、民办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与校外实训基地相比,校内实训基地优势明显:学生安全有保障、实训安排更方便、学习内容更科学、教学进度更灵活。民办高校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校校内自建实训基地

学校校内自建实训基地,土地使用、设计规划、基地配置等问题协调方便,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民办高校建设实训基地,主要问题是资金来源。在校内自建实训基地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保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人力、财力。[5]

2.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

目前,国内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在内,学生培养方案上依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普遍倾向通才培养。民办高校自身在资金、师资、实践培养模式上积累不足,培养的学生参加工作后适应期较长。为完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民办高校要主动联系各专业的相关企业,主动与企业进行交流,多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人才的优势共同建立一些专业较强的校内实训基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当地政府也应起到纽带作用,促成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开展,并监督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有序进行。[6]

校企共建模式中实训基地需要双方共同投入。实训基地建在校内,由高校提供场地、师资、管理,负责理论教学与管理工作。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原材料和相关设备,负责生产和实训。例如,工科专业建立的实训基地旨在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工业环境,即不同于普通的实验室,也不同于进行单一工业技能训练的实习场所,这种工业环境无论在设备配置、布置, 管理方式的运作,选择典型产品的生产, 执行的工业技术标准和安全法规等方面都基本接近实际的工厂环境。在训练前,实训基地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和科技发展态势,精心设计一系列基本训练课程。实际的工程实训一般包括基本训练和项目训练:基本训练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设备和工艺方法有所感知,初步建立起生产设备、工艺方法和生产效率以及加工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这种训练又可分为基本技术训练和高新技术训练,其中后者被视为侧重点,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项目训练是一项综合应用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有的工程知识和前一阶段基础训练所获得的经验,通过群体工作来完成一个真实的工业项目或工程项目课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领导才能等。这种实训基地不是满足某一门课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更可以进行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训练, 它着眼于学生培养的整体性,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设备的操作和许多加工技术, 主要是培养学生寻求、接受新科技的能力,具备创新的思维。

3.校校合作合建实训基地

在民办高校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除了自身出资建设和校企合作外,还应考虑利用公办高校的优势资源。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公办高校由于自身的资源和底蕴优势,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办高校可以与实训基地建设较完善的高校达成实训基地使用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民办高校交付实习费用,由对方负责实习、实训安排。也可以参与到其他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地方政府和各高校可以在已有的实训基地基础上统筹区域的优势资源,集中力量,针对不同专业建立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实训基地,统一管理,开放使用。这样对政府和高校而言可以节约资金,避免各高校重复建设,避免由于力量不足导致实训基地职能不健全,而且统一使用还可以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降低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本。

4.拓宽使用范围,提高使用效果

由于国家对民办高校的种种政策,目前民办高校主要的困境就是资金。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工程量大,耗时耗力,如果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收支平衡,已有的实训基地很难继续使用,持旁观态度的其他民办高校也会降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积极性。要打开思路,积极拓宽校内实训基地的使用范围。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承担生产任务,创造收入;开放使用权限,吸引外校进行实训并收取一定费用,既可以避免校内实训基地重复建设引起的浪费,也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使用效率。[7]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用人单位和企业对各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注重实践教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底蕴不足,缺乏社会认可,在实践教学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存在很多不足。本文提出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与社会实习培训机构合作的方式,结合企业、公办高校、实习培训机构在资金、师资、场地、设配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健校内实训基地,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

[1]张丽丽.高等学校工程实训基地安全管理浅谈[J].当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02.

[2]王照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研究[J].职业.2018,04.

[3]姜斌远.民办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07,49.

[4]邓建青.民办高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7,21.

[5]李煜.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1.

[6]李深磊,贾淞.民办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新一代.2017,22.

[7]赵峰.浅谈高校实训室设备在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新一代.2017,24.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