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语文教师的有效课堂提问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设置文章思维

刘 莹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陕西西安 710048)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方式

第一,相对独立的提问,这类提问的答案清楚而单一,只需要提问一次问题就可以被解决清楚。这类题为也相对较少,它不和其他问题产生关联。问题本身自成体系,一般是关于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字词情况等预习性的基础知识或者文章主题等的总结性问题。这类提问的重点是对学生答题思路的引导,所以在设问时应该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可以将问题的核心提出来,引起学生特别的注意,即采取重点提示的提问方法;也可以提示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即让同学们在指定的方法下得到提问的答案,即采用方法提示的提问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重点突出,使方法得到锻炼和积累。这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做最有效地提问的一种方式。

例如:

师:读这首诗同学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师: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湘江秋景图?试着从观察角度和词汇运用特点分析。

第二,相关联的问题组。即几个问题为一个中心服务,也就是几个小问题为了解决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组能最有效的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思维。这样的问题组设置也最有学问。我们将它分为几类:

1.并列式提问。所得答案来自于对同一类问题的不同归纳,例如各自然段段义、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的归纳、文章语言特点的归纳等。这样的问题有时候不能以独立的形式提问,那样达不到指引学生思考和锻炼学生学法的效果。所以一般建议采用并列式提问,可以选用多种形式:

(1)抽象提问法:这种的提问法就是直接用疑问作为问题,在问题中不给出参考答案或解题方法。

例如:

师:文章中哪些内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师: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快速定位,找到答案,并根据实际回答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师:还有哪些?

师:为什么写……?要是你怎么写?区别在哪里?

(2)具体提问法:这样的提问法在问题中给出查考答案或解题方法,即间接以答案的一部分作为问题。

例如:

师:文章中的第二部分描写了怎样的场面?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作者的感情?还有那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有什么效果?

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先给学生做个示范,适用于稍有难度的问题或者篇幅稍长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定位,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寻找相类似的内容。

2.冲突式问题。这类问题立足于一对矛盾的事物或一个矛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盾双方体现在文章中。一般情况下这类矛盾学生自己可以找出来。

例如:

师:姑娘如此之美,为何作者还感到凄婉迷茫?

师: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家里”的“新客”呢?

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接近作者写作方法,深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2)矛盾由内容引发,不直接在文章中体现。这类矛盾需要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学生把握问题和深入分析的能了。

例如:

师:既然荆轲是这样一个有勇有谋之人,为什么还会失败?

师:果敢坚硬的鲁迅为什么反复说这几句好?

师:为什么说是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是荷花一样的姑娘?

3.递进式问题。这类问题组中,后面的问题都是在前一个问题已经解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问而产生的。要求设问时考虑好层次性,使问题清晰而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也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发问,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路。

例如:

师:这些事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写这些事情?

师:这段读起来给人什么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哪类词的功劳?具体是那些?有什么作用?

这类问题一般越问越深入或者越问越具体。

4.引导式问题。这类问题适用于应用了特殊写作方法的文章,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文章的特点。

例如:

师:你是怎么开口的?烛之武又是怎么说的?

师:关于人物回忆录,我们一般怎么来写?今天看看作者是如何下笔的?

二、有效课堂提问注意事项

所谓有效课题提问就是要求提问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是有根据可循的。也就是说每一个问题都是包含着教师的心血的。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1.问题的量:关于问题的量如何掌握,有一个开放性的答案。即: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问题数量,可根据时间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增减问题的量。但总体来说,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学习知识,建议不要将问题设置的太多。同时,回答问题的时间长短也应该在我们考虑范围内。回答所需时间或思考时间太短的问题不应多提,而思考时间过长的问题也不适合单独提出,可分为几个小问题,以递进的形式逐层提出。

2.问题的结构:(1)在一堂课中,要注意使不同类型的问题都能得到体现。不要集中于一、两类的问题,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和学法起不到全面锻炼的作用。(2)注意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教师们容易注意到的一类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但往往不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却很容易被忽略,课文都是有完整内容和结构的文章,所以提问也应该有完整的体系,整堂课上下来应该是一气呵成非常连贯的,这样对学生的鉴赏思路和解题习惯的养成很有好处。而不应该随意转换问题,变换角度,没有章法。

3.问题的质:应多选择对学法和思维有启迪作用的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多下功夫,同样的问题,询问的侧重点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应使问题尽量详细并有针对性。在每个问题中都能找到回答的基点。大、空的问题尽量分解成细、实的问题来提问。

4.借助语气语调等手段突出问题中的重点词汇,提引学生注意教师设置问题的重点内容和意图。使学生在思维锻炼的同时善于分析问题的设置,提高答题的技巧。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语文课应该是生动形象充满乐趣的。当然教师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运用好短暂的课时间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锻炼思维,同时还能乐在其中是个值得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设置文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