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

2018-02-24伊春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汉字德育课文

伊春艳

(辽宁省康平县悦明小学 辽宁康平 110500)

小学语文教材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怎样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呢?

一、认真钻研教材,挖掘语文课本里的德育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等)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开国大典》、《长征》等课文,讴歌了光荣的革命传统,表现了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长城》《桂林山水》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在作文和听说训练中,可以渗透热爱生活、关心集体、尊重别人、做事认真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意图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接受语文德育的过程。而教师进行教学是从教材开始的,所以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经验是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例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绘了西湖的神奇旷阔画面,诗中的山光、水色、无不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激发出一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蓬勃向上的豁达的激情。为此,只要稍加点拨,让学生反复吟诵,就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带进一个美好的境界,不但使他们大饱眼福,获得内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人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老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把“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这样就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利用白板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在教学课文前,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班班通,通过放视频、幻灯片、录音等创设一定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熏陶,以受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先将自己几年前到桂林旅游时拍摄的漓江、象鼻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的照片出示在白板上,让学生大饱眼福,接着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录音。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视觉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美,想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从而悄悄立下了长大后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的雄心壮志。

三、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分析,细细品味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如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我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再分析理解古诗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观察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感受诗中庐山景色的美,受到美的教育;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都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决不能被其局部或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就会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四、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

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明确的,有含蓄的。只有通过教师的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才能“悟”出“道”来,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如教师教学《凡卡》时,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痛恨资本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真系今天幸福的生活。课后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写一篇《与凡卡比童年》的读后感,以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升华。

五、生字学习融合德育教育

生字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们在带领学生们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学生一边识字一边接受道德教育。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构造特点鲜明。教师们依据汉字的特点,在授课中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方式,发现汉字和高尚思想的关系,把汉字教学工作和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例如,在讲解汉字“敬”时,教师对敬进行组词,尊敬,敬爱,敬奉,并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用句子让学生理解敬的含义。敬:以攴促之言行真善美(茍),慎言也。现代汉语解释为:(1)表尊重,有礼貌地对待。(2)表示敬意的礼物。(3)有礼貌地送上去。(4)谨慎,不怠慢。这些表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礼貌,在词句的运用中传达了礼仪知识,渗透出德育教育,无形中培育了小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行为。

六、教师自身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总之,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介绍文章背景、作者,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等,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方法。因此,只要我们充分挖掘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思想内容,捕捉课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崇高形象、寓意深刻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崇高的思想境界。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汉字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汉字这样记
背课文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