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词汇教学和读讲问题
2018-02-24杨丽丽
杨丽丽
(大庆市萨中第一小学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十分重视词汇教学。听说,有个著名作家,掌握的词汇达十多万个。学生掌握词汇,对于阅读与写作都很重要。我在词汇教学中,把词汇分成若干类,以便“各个击破”,使学生容易掌握它。凡是影响学生阅读的词就先讲;有特殊表现力的词,结合课文分析着重讲;含义深刻或者比较抽象的词,讲读课文后还要重复讲。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突出了课文的思想性。讲完之后,我让学生按板书的词语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比较生动地叙述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讲解词汇,要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思考,才能使之牢固地掌握确切的词义。通过学生动手查成语词典,动口念注释,动脑想问题,他们弄清了词汇的本义,也理解它在课文中特定的含义,这就容易掌握了。
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讲解少而精。如果“满堂灌”,把知识嚼得很碎,喂给学生,是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精讲,才能腾出时间,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多练习。精讲什么?我认为,要讲本质的东西,讲关键的地方,讲学生不懂的和带规律性的知识。多练,就是让学生动脑想问题;练口读,培养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练手写字、做作业,提高写作能力;总之是练听、说、读、写的本领。在教学中,我没有离开教学要求去过多的发挥,也没有离开课文内容去架空分析,而是扣紧课文中心,突出重点,把语句的意思讲明白,把文章结构层次讲清楚,分析课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有时遇到一个较难的题目,我就把它化分为二、三个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这里谈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问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重点要摆在朗读课文上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般经过由全文到部分,又由部分到全文这样一个过程。在朗读教学中,要具体帮助学生弄懂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联系,体会词和句子表达的感情。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朗读是在应用有声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它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之一。正确指导学生朗读,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探讨的问题不少。有些问题,有的老师讲了些意见,也很好。
二、基本的词汇教学
这里说的词汇分为必须掌握的基本词汇和课文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词汇两类。前者指复现率高,必须全面掌握音、形、义、用的基本词汇,后者指为某些课文所必须但并不积极的词汇,可不对学生作要求。
基本词汇的音,即拼音,要求会写出正确的拼音也要求能读出每个字准确的发音;形,即拼写,音与形的结合即读音/拼写规则,要求熟练掌握之;词义可在基本词义上再扩展到一至数个衍生词义,让学生据以熟悉一词多义现象;用法主要指词搭配及惯用法,并逐步提高成语文水平。在词汇的理解、使用及扩展上,要注意对比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并让学生对构词法这一活的记忆方法能够熟练自觉地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自编教材中依靠旧词扩展新词的特点,并通过语文授课有意识地增加旧词复用率。
三、学生的语法教学
小学阶段虽不讲语文文法,但注意归纳相类的语言现象,以为中学阶段的理性知识作准备;实际是语法的第一轮次;初中阶段为系统语法阶段,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归纳整理,以使学生能有综合理解,触类旁通。
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语法一般都要“超前”出现,即在正式讲解某一语法规律之前,学生已接触过一定数量的这类语言现象,讲解语法只不过是“画龙点睛”的升华。具体地说,语法讲解应按下述顺序:先感性接触,待正式讲解后再通过练习来巩固。
在讲授语法或其他语言现象时,一定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语法教学和训练最好采用句型形式,句型练习的方法是先死记,再套用,后活用。这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首先明确各练习的目的性。句法教学要以狠抓句子结构这一基本功为线索。
课文既为语言现象提供了情景,又是拼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运用,还是训练语文听、说、读、写的中心材料。故应予以充分重视。要改变逐句讲解课文的作法而将课文作为不同形式、大量练习的教材。讲解应限于难句和长句。要能背诵相当数量的课文。
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制简易教具。为了增加语文课的直观性,课堂上要采取多种教具,以丰富教学手段。目前我们已初步有了视频,微课等教学手段,要广开门路,增加与教材配套的光盘的储量。但除去设备,其它教具也应予以充分重视。如学习“时间”表示法时,学生人手一硬纸板作的模型钟表,就不是“现代化先进设备”所能代替的。师生的简易教具可和美术及手工课老师配合,在他们的帮助下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