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未来教育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思维评价

王 君

(沈阳铁路实验小学 辽宁沈阳 110005)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提出,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后,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变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人工智能将会引发“零点革命”,人工智能必将加速引发未来教育的深度变革部分。

一、课程改变,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

课堂革命、零点革命,首先改变的应该是课程。那么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自上而下模式,无法兼顾学生全体、全面发展。二是单一性,学科特征明显但内容各自独立又有交叉。三是滞后性,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四是知识性,以知识的传递为主要的课程体系。

很显然,课程的价值与学习需求、未来期许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平衡。面向未来的学习,课程的重心不再是知识的获得,将回到人格塑造、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1.学科融合背景下的主题式课程

(1)基于问题的学习,创造思维意识的形成

李开复讲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和“为什么不”,一语道破现如今中国教育的问题所在,一语指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会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发展的第一要素,为此问题意识的培养路实验小学从课堂主渠道走向主题活动,“好问题大赛”成为学校每年一次的传统活动。虽然好多问题还很稚嫩,长此以往,学生从好奇、好问的意识逐渐变成思维习惯。好问题是好的项目活动的主题。

(2)基于项目的学习,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使用动态的教学环境,倡导组成协作共进的学习社区,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实践,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一种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学习方式。

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小学阶段基于项目的学习着重选择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个流程:提出问题、假设、实践、收集整理 、 验证、解释,循环往复,达到深刻理解,建构新知的目的。

依托互联网,基于项目的学习形式灵活,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依据加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让长板更长,短板则由同学间互补。可见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从口号变为行动。在学习中同学们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互联网思维驻扎在心里。

2.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创客式课程

2017年8月28日,国务院宣布,举全国之力,2030年中国要抢占世界人工智能的制高点,并决定将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沈阳铁路实验小学开设了三大类人工智能课程:以动漫设计为代表的图形编程;以3D打印、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计算编程;以乐高、魔线连玩为代表的开源硬件等社团,学生在“编玩边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计算思维,发展创新思维。

铁实小的校本课程是将教育的核心聚焦在思想品德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上,是从关注知识开始走向关注能力、体验、实践的教育,从记忆文化走向成长型思维的文化。

二、课堂重构,是一场教学行为的革命

1.空间更宽泛,时间更自由——课前导学

导学,是学生提前学习的过程。学生根据上传到沈阳市人人通空间、和平区慧学网上的微课,以及电子书、教师设计的学力单等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自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自学后,学生将收获和疑问上传到云平台上,与同学老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答疑。教师通过上传的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上课前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已经学会的不用再讲解了。学生在导学中提出的问题和教学重难点是助学中要深度学习的内容,成为助学的主要内容和依据。

2.学习多元化,互助显成效——课上助学

助学就是通过学生与文本、教师、同伴、学习环境的对话、合作、互动,促使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教师运用人人通平台中的教学助手制作课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个性化地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探究过程。成就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这其中,教师起到的是助教、助导的作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3.走出小课堂,融入大课堂——课后拓学

在课后,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总结拓展,完成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再创造。在内容的设置上,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究一些开放性题目,将知识转化为素养。比如,学生可以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自己做微课,做ppt,学生可以将拓展学习的资料、心得体会发到班级网页的学生空间,进行资源共享。

三、评价多元,是一场教育技术的革命

1.基于大数据的学习,精准科学的评价

(1)教师缺乏对学习者学习活动开始前,已有认知基础的准确把握和精准定位。

(2)教师缺乏对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学习效果与形成性目标评价的精准分析。

(3)教师缺乏对作业和试卷评阅中学生典型错误的统计时间和教学精力。

以往教师面对上述三个问题均是基于经验的判断开展教学,数字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基于数据的科学判断。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评价软件即时感受评价结果,同时可以进行大数据累积分析,使评价过程便捷高效。ipad的即时评价功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直观的分析统计,测试答案提交后,系统会即时生成统计分析报表,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基于APP的学习,多元多主体评价

评价利用超星阅读app,学校尝试以“阅读悦开心”为主题的活动。利用阅读平台的直播功能,学生、教师、家长都可以及时参与评价与互动,形成了多元的、趣味的、便捷的评价方式。如“书香校园,阅读经典—21天阅读习惯养成计划”,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在线平台上就会有直播开播,直播的准备过程就是孩子们学习和锻炼的过程。有的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是惊喜,也是愉快的体验,任务驱动、团队合作将知识与技能还有孩子们的情感相互交融。学校通过后台数据,对参与活动突出的学生、家长、教师、班级进行表彰。 学生、家长、老师可以随时跟帖对学生学习活动随时评价。

未来的学习,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铁路实验小学 “超越自我就是赢”的办学宗旨,就是一种容长护短的、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未来的课堂,要培养学生成为“世界公民”,铁路实验小学“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是学生的教材”的理念,高瞻远瞩,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互联网+的智慧教育模式如同鸟的两翼,让铁路实验小学的师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思维评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