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和风细雨
2018-02-24黄潇彦
黄潇彦
(湖南省宁乡县道林镇双雄小学 湖南长沙 410015)
有人将教育比作和风细雨,轻风吹拂孩子的心灵,细雨滋润孩子的灵魂。确实如此,对此我深有体会。怎样成为一阵感化人的微风,一场滋润人的细雨呢?陶行知说,没有冥顽不灵的孩子,只有方法不对的大人。[1]
我带的第一届一年级,遇到一个这样的学生——他脾气暴躁,只要别人碰到他,哪怕只是拿了一下他的东西,他也会咬牙切齿,对别人拳脚相加。有一次班上一个孩子拿了他的笔,他一生气,竟然将班上三分之一的座位都推倒在地。五十几个人的班级顿时变得一片混乱——书本、文具、桌子、椅子、孩子杂糅在一起。那场景我到如今都记忆犹新。[2]
怎么办呢?肯定得找他谈话。怎么谈呢?他抱着桌子腿蹲在桌子底下不出来。我试着伸过手去,轻轻摸他的头,说:“别害怕,我不会打你也不会骂你,只要你能出来,老师和你说说话,好吗?”他似乎有点放松警惕,我接着说:“你刚刚做的事情虽然不对,老师相信,肯定是有很令你生气的原因你才会这么做,对吗?”他低着头不说话,手放下来了,不抱着桌腿了。我见机赶紧说:“走,这里人太多了,我们去个安静的地方谈谈。”边说边拉着他的手将他带到了办公室。他眼睛里眼泪在打转,可是牙齿还是咬得紧紧的,一副要把别人生吞活剥的样子。我记起《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里边的方法来。[3]
首先,得认同孩子的感受,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我试探着说:“我明白你很生气,要是我遇到你遇到的事情,说不定我也很生气,你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他气冲冲地说:“别人抢我的东西,我叫他还给我,他还是不还!”我知道他愿意开口说,知道机会来了,我对他说:“原来是这样,确实挺令人生气的。”他抬头看我,气消了大半,说:“黄老师,我真的和他说了几遍,他就是不给我。”我看着他,说:“我明白,所以你很生气,生气得把别的同学的位子都打翻了。”他似乎已经完全不生气了,说:“老师,我告诉你咯,我妈妈其实给了我很多笔,我放在文具袋里了。”他有些逃避我和他提到的推座位的事。我接着说:“你妈妈真好,别的小朋友现在估计要满地找自己的笔了。”他低着头说:“我可以帮他们找。”话题被我拉回来,我接着说:“孩子,你生气我能理解,可是你觉不觉得推别人的桌子会让别人也很生气呢?”我试着让他换位思考自己的过激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困扰,就如同别人拿他的笔给他带来的困扰一样,让他明白自己行为不恰当。他低头不说话。我说:“如果你觉得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要做这样的事情了,答应我好吗?”他点点头。整个谈话过程,我都只是轻言细语,却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从那以后他再没有推倒过桌子了。
但是,他的情绪掌控能力和待人方式问题还没有彻底改观,他还是经常会打别人。我的直觉告诉我,他的家长应该是经常打他,他才会在学校用同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同学。
接下来我面临的就是和家长的沟通难题了。我找到自己以前看过的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又重新翻了一遍,又找来《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还买了一本《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快速地浏览了一番,把这几本书摆在我的桌上。我这么做,首先是让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其次是让家长明白,对于自己的孩子,老师是抱着一份希望他更好的心愿的,再次是仰仗书的权威,让家长能信服。
家长请来了,三十几岁,脸上流露着一股倔强,似乎被老师叫来学校时,就准备好要和老师大干一场,满脸不高兴。想到书里面说到,要打开话匣子,先要学会认同别人的优点。我微笑着请她坐下,简单的问候之后我开口了:“其实今天叫您来,不是什么大事,我今天就是想知道你崽学习那么好,你们家长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啊?”她听了,满脸骄傲,说:“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在家里逼着他搞学习咧,不听话就是一顿好打。”如我所料:家庭的暴力对待,导致孩子认为,所有的事情都能用暴力解决。我对她说:“打孩子你不心痛吗?”她说:“不心痛,他爸爸还打得厉害些。”可见,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我想提醒她,孩子还是有不足的,我说:“那你们还是对他管教得挺好的啊,昨天他做的事情您知情吗?”她笑着说:“我昨天听他同学说他在学校打人了。老师啊,我跟他讲得多咧,要他和别人好好相处。”我见她已经放下防备,便直入主题。讲明孩子的暴力行为可能和家长对待他的暴力行为有联系。更引用书里边的话对她说:“孩子是缩小版的大人,家长对他的影响远远大于老师,您看,教育家们就在书里边写了这一点。”我赶紧指着桌上的书,问:“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看呢?我可以借给您。”她看了看,决定拿那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几天后,她打来电话告诉我,她以后不打孩子了,我对她的决定表示赞同。很长一段时间,这位家长都会打电话来询问她的孩子还有没有打人,在我们的共同关注下,慢慢地,孩子在学校除了偶尔因为对方先动手打人而还手以外,很少再出现动不动就打人的现象了。我十分欣慰,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不只是老师应当做到和风细雨般教育孩子,也应该让家长的教育变得像和风细雨。[4]
教育需要方法,简单粗暴只会逼着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一定不容小觑,教师的德育责任重大。一个孩子若带着各种问题长大,他将来就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会成为一个有问题的社会人,一个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大威胁。变成和风细雨吧,吹化孩子心中的冰雪,让孩子的灵魂充满关爱,他才能用这份爱,对待他人,对待将来。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2]王佳.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3]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4]阿黛尔·法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5]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