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8-02-24王世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金龟子周长创设

王世玲

(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第一小学 辽宁盘锦 124211)

在当下人的素质,尤其是人的创造力的大小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创新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创造力固然与天赋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因此,从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由此提出,它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贯彻创新这一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这一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是要把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压抑中解放出来,恢复他们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性,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并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下面我就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上不仅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舞台,更应该有的是师生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因此,教师应用自己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产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呢?

1.面带微笑走进课堂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更教师所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就要给学生一个微笑的面容,让学生首先从感官上对你产生亲切感,产生一个愉悦的学习心理。这就为课堂定下一个愉快的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刚学到的“可能”、“一定”、“不可能”来说说生活中的事,学生们精彩的表达博得了听课老师们的阵阵掌声。忽然,一个调皮的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男孩子一定站着撒尿。”教室里顿时一片轰笑,于是我在迟疑一下后,马上微笑着说:“你说的确实没错,不过在这么在公众场合很多人面前我们还可以说一些大家都觉得很美更让大家长见识的语言对吗?你再说一个句子好吗?”该生红着脸点点头又说了一句:“主动帮助别人我们一定会很快乐。”我马上带头为他鼓起掌来,教学又按课前预设顺利进行着。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愉快教学氛围的核心,它不仅决定着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决定教学的成败。在课堂上,我注意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插话。例如在教学“18×3”时,多数学生的方法是10×3=30,8×3=24,30+24=54。这时一名同学说:“老师,我这样算:20×3=60,2×3=6,60-6=54。可以吗?”我马上说:“你的想法真好,连老师都没想到,咱们全班同学为他的这一想法鼓鼓掌好不好?”在这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树立了民主、和谐、互助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敢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心理保障。

3.让每个孩子都不放弃学习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是创设愉悦和谐课堂环境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对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倍加关注,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同时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首先予以肯定,至于提出、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只有这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敢于创新提供了基础。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让学生首先对所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1.巧妙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去创新

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常常会对不知道的问题特别感兴趣,不断追问,这种好奇心理正是创新的萌芽。于是我从导入新课开始,利用开讲艺术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最小公倍数”一课时,我用了这样一个故事:大风车节目中的金龟子放暑假了,她很想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可爸爸的工作要每6天才能休息一天,而妈妈的工作是每4天休息一天,金龟子7月10日放的假,可爸爸妈妈是7月9日一起休息的,金龟子最早在放假后多少天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呢?金龟子想啊,算啊,怎么也弄不明白,你们想帮助金龟子吗?学生齐声响亮回答:“想!”我马上告诉学生:“这个知识与我们今天学的新知识‘最小公倍数’有关,学会本节课知识你就可以帮助金龟子了。”利用故事设疑紧紧吸住了学生的心,为学生探索新知识创设了情境,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2.开放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去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利用教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这时我对学生说:“咱家的饭桌是圆的,怎么滚动呢?”学生又想出了用绳子围在圆桌的一周测出圆桌的长度,我大加赞赏:“真了不起”,这时,我又一次设疑:用一个溜溜球拿住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一圈成圆,提问:“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测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都不能测出所有物体的周长。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周长那样找出计算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实验表格,学生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这个规律。

猜你喜欢

金龟子周长创设
金龟子 快乐童年守护人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松树金龟子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忙忙碌碌的金龟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