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2018-02-24冯永恒
冯永恒
(贵州省盘州市大山镇大山中学,贵州 盘山)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是民族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科技不断进步的动力。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出接班人,因此,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物理学科的老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仅传授知识而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初中物理学科不可缺少的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是其他任何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在实验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有一种主动愿意去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索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是继智力因素之后的另一重要因素。这种心理倾向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人们的创造力就会如汽车的引擎一样具有动力。相反,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就不会产生大的动力。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所要开展的教学内容,从多种途径入手,为学生创设情境,提出新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惯性”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为学生设置了如下的情境:(1)截取了《猫和老鼠》动画片中的一段小视频,视频中猫由于惯性从车上摔下来的情节。(2)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在桌子上铺一条纸带,拿一个随手用的东西放在纸上,然后慢慢拖动纸带,在到达桌子边缘时停下来,然后问学生:纸上的东西会不会一起掉下来?学生都认为东西会掉下来。此时,我迅速抽下纸带,结果纸上的东西没有掉下来。学生的好奇心立即高涨起来,都很想知道为什么不往下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3)让学生自己试验这个过程,将铅笔盒放在本子上,结果也是一样的。这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以上的试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教师给出总结,最后落到本课的主题“惯性”上,整堂课中,学生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的实验,这些实验的手段和现象是已经知道的,学生要正确使用仪器,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最后归纳出已知的结论,并会做实验记录。在完成这样的实验时,为了在课上进行顺利,教师都是提前准备好器材,设计好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实验。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知识,但是学生没有得到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训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物理实验当中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们已经发现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未知的,如果在实验当中,教师把这个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就可以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例如:在做大气压的实验时,用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倒入适当温度的热水,然后在瓶子外面进行加热,同时拧紧瓶盖,紧接着在瓶子外面淋冷水,瓶子会咯的一声瘪了。为了对比现象我们再拿一个瓶子,加热后不盖瓶子,淋上凉水后,瓶子没有变形,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是因为热胀冷缩还是因为内外压强不一样呢?学生会议论纷纷,各自说自己的意见,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积极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首先,我们可以改进演示实验的装置。演示实验的装置一般都是很简单的,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现象也是很明显的,但是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并不是最好的实验方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课上对演示实验的装置进行改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实验中的不足,并对这种不足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使实验的过程趋于完美。其次,改进演示实验操作方法与实验手段。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就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实验的效果并不明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和投影仪等现代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现象。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以邀请学生帮助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共同完成相比单纯观看效果要好,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会提高。协同实验可以增加实验的可信度,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
总之,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把实验的设计和方法相结合,同时把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在这样的教学改革方式下,学生既能学到实验技能,又可以在实验过程当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