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实践探析

2018-02-24缪丽丽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可视化区域思维

缪丽丽

(吉林油田高级中学,吉林 松原)

自“以德树人”这一实验项目开展以来,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进行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很多整合工作,在构建课程体系以及开发校本课程的工作中都做出了很多尝试。

一、立足“区域认知”,进行拓展性整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这门学科有明确的规定:地理学不仅仅对地理事物进行研究,同时对地理事物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详细叙述,主要目的是将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以及空间演变规律表现出来。所以,现今的地理课程教学注重的是对区域进行本质的分析和认识,不再是仅仅传授给学生区域中的简单知识。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也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要素发展成现今的区域知识“模块化”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考试评价时,主要是针对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进行考查。但是在很多地方的地理课程中有关区域地理知识的介绍过于分散,在多本刊物上都有所体现,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缺少完整、清晰的区域性认知。在高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时,由于教材不够完善以及课时比较少,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达到这一效果。在这种状况的基础上,应该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促使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向“三步走”方向发展:进行区域定位—把握区域特征—谋求区域发展。

二、立足“综合思维”,实施可视化整合

在地球表面每时每刻都有着一些事情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存在着各种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区域内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所以,想要对我们一直依赖的环境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需要对地理的综合热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同时应该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研究和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灌输工作,提出了一种“可视化”教学手段,这种手段主要是将空间资源转化为直观的课堂资源,将学生很难理解的抽象教学转换成一种通俗易懂的直观教学方式。为了实现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通常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1)对各种可视化资源要广泛进行采集工作,在整个采集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要能够对地理环境的各方面因素有一个综合反映,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等,在进行视觉资料采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经过严格的筛选之后,建立一个与国家必修和选修科目相接轨的资料库。(2)对“可视化”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了以“观察提取—引导挖掘—建立思维导图”为主要内容的三步教学法,第一,培养学生在直觉状态下的综合思维能力,想要将这种能力养成需要学生先对可视材料进行充分的阅读,对对立面的重要信息进行提取,接着通过口头语言或者书面的方式将所提取的信息表达出来;第二,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通过现行信息将隐含在里面的一些重要信息挖掘出来,通过对思维问题进行审判工作,逐渐养成综合思维的正确习惯。(3)教师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构建起特定问题的思维结构,主要方式是对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够把握得更加仔细和全面,在面对一般地理问题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立足“人地观念”,探索乡土化整合

在地理课程中最核心的价值观是对人地关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在老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活动的设计不能很好地与实际接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同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由于老师在知识灌输的过程中存在着错误的方式,使得学生只懂理论,而对实际的具体行动无法做到合理地转化。所以,在老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采用生活化、乡土化的教学方式,合理将学生身边的人文地理教学资源利用起来,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认知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人地观念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些不着边际的概念,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触动,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立足“地理实践”,尝试活动化整合

在地理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实践性,在这门课中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运用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对人地关系状况进行感悟和分析。同时,为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知识面,我们还积极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开设地理学习第二课堂,拓展教学的新时空。第二课堂主要以社团形式来组织,在课题组的引领下,学校成立了“大气监测”“星空揽胜”“青杉环保”等社团,开展诸如PM2.5监测、气象观测、星空观察等活动,不断提升地理实践力。

猜你喜欢

可视化区域思维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可视化
分割区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