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018-02-24严兆国
严兆国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初级中学,江苏 扬州)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情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时准备些课堂需要的小实验,或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或者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或者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难点。
一、物理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实践、去探索,并在求知、实践、探索中愉快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初中学生思维方式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根据这一规律,他们对直观的、形象的东西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这个年龄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各种物理实验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以及探索创新意识。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兴趣有其独特的作用。一个意想不到的演示,会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八年级物理第一课,很多教师都会做“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实验一开始就有学生怀疑,都装满水了,还能放回形针?放三五个差不多了吧,最多十个……然而我们实验后却会发现,能放入回形针的数量远远超过当初的设想。意外的结果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
二、物理实验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中的概念及规律都是前人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学生要在短时间内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还是有难度的。所以物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物理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大气压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通常我们是做覆杯实验:玻璃杯装满水,然后用纸片盖住,再倒置水不流出来。我将该实验当成预习作业,让学生回去自己实验,效果也不错。家中找个平口杯,玻璃杯,一次性纸杯塑料杯,杯口有大有小,实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论哪种结果,都增加了动手实验的机会,都能体验实验成功带来的欢乐或实验失败带来的思考。上课时,我选择了普通圆形塑料饮料瓶,在空瓶内先放入5 mL的热水,摇晃后将水全部倒出,立即盖好瓶盖冷却,十几秒后,发现原来圆形的塑料瓶慢慢变瘪了,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压瓶身,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带着这样的好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教学中。这节课所有的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可见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物理实验为学习提供持续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物理课每周只有三课,课时偏少,面对现实的考核压力,各位教师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不得不进行大量的训练,造成实验教学逐步淡化,实验被替换成“在黑板上讲实验”和“在视频中看实验”。因为学生多数实验内容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来弥补,因为学生在实验室不能按照老师的意愿进行实验,因为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实验,因为学生对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不规范,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差等,太多的“因为”逐步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喜欢学习物理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我在教学中为了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重燃学习希望,课堂上做点小实验,课后布置学生完成一些自己能完成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其理解教学难点知识。
四、物理实验在练习讲评中的作用
在平时的练习评讲中,很多老师都注重讲解和纠错,忽视了实验的作用,有时一个小实验能解决一个大问题。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教学中,教师详细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很大的帮助。应用规律解题时,学生还是会遇到问题。比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通过测量,物体距透镜30 cm,像距透镜20 cm,则:(1)此时成像性质是什么?(2)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多少?许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无从下手,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没有清楚地说明这一点。看到学生一片茫然,我重新做起了凸透镜成像实验,故意地出现物距大、像距小。让学生看实验思考,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和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思维的模型,慢慢的,学生有所感悟,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v<2f,这就说明,物距大,像距小,物大像小等,而现在的物距和像距是具体的数值,将数值代入到成像条件中,就能解决问题。这样一道较难的应用题,通过实验和分析,形成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相信多数学生都能自己分析思考,将成像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思维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程度。
总之,为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我们离不开形式多样的小实验,它们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