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文人胡薇元仕宦西昌简述

2018-02-24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县志西昌书院

彭 敏

(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四川 西昌 615022)

胡薇元,字孝博,号诗舲、石林、壶庵,别号玉居士、七十二峰隐者,大兴(今北京)人,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胡薇元出生于书香世家,其先祖胡文静为明代进士,其叔高祖胡天游清代乾隆时期举博学鸿词科、充三礼官纂修、被誉为“燕许大手笔”,其父胡寿昌官四川蓬州牧。胡薇元的生卒年据姚克考证为1849年至1921年[1],而毛欣然在《胡薇元卒年考——兼谈胡薇元与赵熙的交游》中认为胡薇元生于1849年,而卒年则应在1924年5月15日[2]。胡薇元少时即有才名,顾复初在《研经馆诗序》中盛赞胡薇元“至性过人,生有夙慧,年十三始读书,十五即以诗名”[3],但其际遇蹉跎,直到光绪三年(1877年)才中三甲进士,授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年(1894年)胡薇元因父母年老,改西昌知县,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调涪州牧。胡薇元在西昌仕宦期间为西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考察光绪《西昌县志》、民国《西昌县志》《玉津阁日记》《研经馆诗二卷》等资料,对胡薇元仕宦西昌的情况进行梳理,以此探讨胡薇元仕宦西昌时对西昌发展的巨大贡献。

一、整顿吏治

西昌县历史悠久,古称邛都,先秦时期属于西南夷,汉代置邛都县,属越巂郡;元代改称建安州,属建昌路;明代置建昌卫,属云南布政司;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始置西昌县,以“位在川西”而得名,隶属宁远府[4]。西昌因地处川西山区,偏远封闭,风俗陋敝,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域,因此政事向来难以治理。清代历任西昌官员大多不安本位,办事敷衍,致使政务堆积,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胡薇元到任后,迅速清结了许多陈年积案。顾复初的《研经馆诗序》中记载“郡守以下闻其才高性傲,必鄙夷不屑亲吏事。乃下车,日坐堂皇三阅月,决积牍至三千余起,剖判息当。”[3]155胡薇元初到西昌任上,地方官员以为胡薇元才高性傲,必会鄙夷这穷荒之地,政事也必定不会亲力亲为。可孰知胡薇元刚到任,就在治事的厅堂连续三个月审阅积案累牍,且剖判得也都非常恰当,由此可见胡薇元诚不愧“居官为循良吏”[3]155。

胡薇元不仅清结了西昌历年的陈旧政务,而且对当下西昌官场的黑暗腐败进行了严厉的惩治。“仆初至西昌境,即知此地差风猖炽,小民颇以为苦。官若驳之,则事事刁难,籖唤不至。仆接印后闻向规,新官至,两班差役以二百金进,官若受之,则挟制有词,仆首申禁绝。”[5]公差猖狂,身为下吏,却挟制上官,上官若驳逆其意,则会事事刁难,且在官场已形成定规,新官上任,差役就会以二百金贿赂上官,若上官接受,则等于抓住了上官的把柄,以此长期挟制上司。胡薇元初到西昌,就听闻了西昌官场的丑陋风气,但其一身正气,拒不接受差役的贿赂,因此到任当天即有差头、乡约、地痞联合起来构陷的一场官司,以此刁难胡薇元。而胡薇元“仆不之顾,坐堂皇重笞差、约,枷号示众,限明晨将郑保保挐获。次日黎明,全案人证俱获。”[5]127全然不惧差役的刁难,雷厉风行地审明案情,使得涉案人员很快得以归案。

光绪年间西昌不仅吏治黑暗,官痞勾结,而且由于西昌自古以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夷氛未服,乍叛乍臣,或安或戮”[6],再加上恶霸土匪猖獗,使得当地民众生存艰难。胡薇元不畏得罪县官恶霸,对其恶劣行径进行了严厉打击。《玉津阁日记》记载当地屯官顾映芳与县吏邵荫棠朋比为奸,因其所居房屋大门低于对门李氏,就霸道地逼迫李家兄弟毁却大门,遭到拒绝后,竟然手刃李家兄弟,并逃匿法外。胡薇元雷厉风行、不畏权势,不到十日就将杀人犯置于法网,使得“自是县境子弟知杀人无不偿命者矣”[5]128,为当地的治安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惩戒警示作用。

二、重修沟渠祀坛

西昌地处安宁河中游河谷地区,山谷溪水都流入主河,土质疏松,若山洪暴涨,便有水患。民国《西昌县志·地理志》中就记载西昌怀远河“夏秋小涨,不过冲毁桥梁而已,若累日多雨,连山濯濯土石崩溃,横流四溢,挟污泥大石滚滚而下,则涛头所至,城垣为之倾陷,街市为之破坏,凡人力所经营建置之物,一扫而空,且左右换滩,瞬息变势,昔之东街后街灯竿坝姚家巷,繁盛市面,比屋数百家,以及小村较场,皆荡然变为石田。”[6]44由此可见多雨季节雨水对西昌城的巨大冲击。历史上,以西昌为中心的安宁河流域发生水灾也屡见于当地史籍。西昌雨季一般集中在每年初夏时期,胡薇元是光绪二十年春到西昌的,他上任之始即检视西昌城池河堤,及时修补了护城河堤存在的安全隐患。《玉津阁日记》中记载:

十六日壬辰晴,仆初至西昌,阅视东南城,见城外河水泱泱,东南城根埽塌将堕,为之危悸。乃集邑士,问以岁修费,曰城堤河工两局,仅存一百六十千,可略为补缀耳。余曰不然,城堤不固,则城不可保,两岸居民亦殆。乃点查案卷,见有胡国模等旧断未缴之二百六十千,可添修堤工,而前任严追不缴,余传谕该生等,不十日缴足,发交各首士。

自四月朔至五月朔完工,共用竹笼盛石四百六十四弓。余以为南城角力薄,又劝贡生童向钦捐银二十两、钱七千,添加竹笼四十弓,共五百四弓,每弓六尺为一笼。先事预防,夏秋水至,当不至不为害耳。[5]128

胡薇元在当时维修城堤费用不足的条件下,追缴胡国模旧断未缴之款,又组织贡生童积极捐银,以此筹集到修补的工费,及时修补了东南城堤,未雨绸缪,极大地缓解了西昌城的潜在水患。

此外,胡薇元在任期还主持重修了西昌南坛。南坛位于西昌市城东街道,为古时社稷坛,祭祀社、稷神祇。西昌南坛修建于雍正八年(1730),但由于历任官员的不重视,至光绪年间,南坛已几近荒芜。胡薇元在《重修西昌县南坛记》中记载了当时重修南坛的经历:

洎同治七年,县令武君廷鋆,尝修葺廧宇勒石记其事。光绪二十年甲午春,薇元来令斯邑,盖去武君二十有六年,有事南坛,坛之址已荒殒不治。椳柣朽败,不能蔽风雨。鸡棲于弋,枢达咸坠,有司皆太息。

是职在令君,于政无不举,此乌可缓乎。越明年夏,乃鸠工庀材,崇其坫,埤其墉,杗廇桷直,镘垩其壁,廞其瓴甋。垣以内,坛居中,长八丈五尺,围迳七十丈。垣以外,东南角二十三丈,门外宽十四丈五尺,长一丈五尺。是类是禡,庶无爽忒。斯役也,图厥费,基厥谋,令尹之职也。儴厥力,董厥成,县尉楚南彭寿椿也。[6]819

由此可知,南坛重修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夏季,胡薇元在初到西昌时,见到南坛破败荒芜,认为自己作为一县之长,不可一政无举,于是召集工匠,准备材料,积极修治南坛,使得南坛得以修葺一新。

三、纂修县志

方志是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可以“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是研究某一地域历史、社会等不可缺少的参考书。胡薇元任西昌知县期间,对西昌的一项极大贡献是主持修纂了《西昌县志》,为后人研究、了解西昌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于纂修县志的初衷,胡薇元在《西昌县志序》中说:

西昌自汉时已通中国,置郡县至今二千年。我朝版图日扩,规制日详。迺属在偏徼,志乘阙如。道光初长白书君纶固尝有意为之,顾编辑未就。七十年来无能成其志者。光绪甲午春,薇元来令斯邑,值岁饥,方理荒政平讼狱,兴学校,无暇及此。洎次年秋,邑中士大夫咸请撰辑。

自维弇陋寡文不足以任此,然于山川风俗人物盛衰升降之故,不忍委诸废坠也。[7]

胡薇元感叹西昌虽自汉代起就已划入中国版图,但志书缺乏,而前任长官书纶虽有编纂县志的想法却没能实现。自己初到西昌时,也因政务繁忙无暇顾及,但延续山川风俗人物盛衰的强烈责任意识促使着他完成西昌县志。胡薇元的《西昌县志》编纂于光绪二十二年,《西昌县志序》中说“爰用《武功志》例,推求义法,得书八卷”,可见胡薇元在修西昌县志时,是仿照明代康海的《武功志》体例,从该县志的略例中可见该方志分为八卷,包括地理、建置、祠祀、田赋、武备、职官、人物、选举等,与康海的《武功志》体例几乎一致,只多出了武备一卷。但遗憾的是,此县志未能全部成书,目前仅存前两卷。虽然如此,胡薇元的《西昌县志》仍不失为了解西昌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其县志的开篇,有泸山图、长利高望始昌三苑图、邛海图、大凉山图、斛僰和山图、西昌县图等地形图,对西昌的山川形胜有着直观的展现。

四、兴办书院

胡薇元在西昌不仅整顿吏治、重修沟渠祀坛,还非常注重西昌人文环境的提升,积极开办学校、培养人才,为西昌本地士风的转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吴树棻在光绪二十二年《西昌县志序》评价胡薇元“君建精舍,购经籍,孜孜焉。与邑人士切劘于学,……西昌汉一而夷九,武健严酷,虽可稍稍得一日安然,欲驯调乖戾之性,转移狉榛之俗”[7]2,以此,可见胡薇元为改善西昌野蛮乖戾民风所做的努力。

杨肇基在《民国西昌县志·政制志》中记载“孝博以儒术治民,文学教士所至,建设学校,循循善诱,前任崔守徐守皆名翰林,拘拘盩厔文派。孝博参以经史,益彬彬焉,后一科而领荐者三。”[6]29胡薇元不仅循循善诱、以经史教导当地文士,还积极筹资兴办学院,其《研经书院记》记载了研经书院创建的始末:

宁远府为蜀南大都会,牦牛诸山,绵延数千里,若水经其南,沫水出其北,重岭叠巘,深谷大川,西界蕃部,东阻夷徼,莽莽苍苍,阴阳回合,宜其中有瑰异奇杰者生,以应山川之钟毓,而发舒其灵秀。顾自司马相如持节通道置县,汉刺史三张公启之迪之,历晋唐以迄今兹,而研经者盖寡。瑰异奇杰之士,皆郁而莫之伸。薇元自光绪甲午来令西昌,郡附郭邑也。时,学师相继去,薇元兼摄学篆,登明伦之堂,进诸生宣圣天子德化,问有高堂深室可以置吾邑及各厅州县士之来学者乎?咸曰:力不及此。时,邹鲁唐公守是邦,方合五属集资议修府文庙。薇元前请曰:“向有文庙,足资明虔,地势亦宏阔,择基另营,恐无过此。计所集资,亦不敷。盍仍旧字,增拓崇壮之,事半功倍。县中泸峰书院,狭隘不容多士,旦他州县来者,不得入止息。请以筹修余资,别建书院,俾学者得治经所,相与讲明,以崇圣教者崇圣耶。”时岁饥,议禁酒,迺查郡中多以杂粮酿酒,无坊民食,且夷性嗜饮,抚绥赏赍所需,势不得禁,酢家利甚溥。因议取酒人余资,助学者膏晷。唐公欣然,上请,未得报。太仓赵公继守请,值定兴鹿公督蜀,卒得允。己未冬,辟地于郡东北,高其闬闳,大其庭庑。崇其垣墉,为购书百卷实其中,颜之曰研经书院。夫通天下之至理者莫如经,非独贵汉尊宋,足以侈其垣宇也。材足以成物,略足以应变,志职足以化民成俗,而非经则不足以达之。

深沉之思,蕃变之文,上溯古昔之至道,显显翼翼之微言大义,非研经不为功。学术综于万变,津逮归乎一源,而后群圣经纶天下之道备。诸生以薇元为有知,咸请太仓公浼薇元为之主讲,且请为文以记之,而刊其规例于后。[6]801-802

在这篇序文中,胡薇元首先介绍了西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研经者寡”的历史状况;然后叙述了自己任西昌县令以来深感于西昌可容士子学习的学堂甚少,其时恰逢前任宁远府知府唐承烈提议集资修建文庙,作者趁机请求筹建书院。在前后两位太守唐承烈和赵鹿门的申请下,光绪二十二年(1895)终于辟地修建了研经书院。最后胡薇元叙述了书院取名的来由,认为“化民成俗,而非经则不足以达之”,锻炼深沉之思,了解古今至道、微言大义,无不需研读经书。“研经书院”的命名实则向士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致力于研读经书,增长学术。

研经书院的修建,缓解了西昌泸峰书院因狭隘不足以容纳州县士子的窘状,为更多有志于学的士子提供了便利。胡薇元不仅有力地促成了西昌研经书院的修建,而且还承担了研经书院的首任山长,负责为士子们讲学,“日夕与诸生研习其中,经义治事,两有所教。”[6]350在胡薇元的努力之下,西昌的学风有了很大的改变,杨肇基称其“一洗从来书生空疏之陋习,远近负笈从学者,络绎不绝。”[6]350研经书院的开办,为当时的西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顾之春、任兴泽、傅光逊、单协和、张鸣凤、张志仁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继胡薇元后,西昌著名举人刘景松继任书院院长,而著名画家马骀就出于刘景松门下。时代变迁,研经书院虽先后更名为宁远府中学堂、宁远联合中学、西昌中学、西昌二中等,但胡薇元创办研经书院时形成的严谨、求实、勤奋的学风,一脉相承,如今的西昌二中教学楼片区,仍有“研经书院”的匾额,以志不忘当初研经书院创建的初衷。

五、诗文创作

胡薇元以官宦身份出仕西昌,但他同时也是清代晚期著名的文学家,诗文词曲都深有造诣,其著作可谓繁富,留存于世的有《诗纬沱历枢训鉴》《诗纬含神雾训纂》《汉易十三家》《道德经达话》《湖上草堂诗》《岁寒居词话》《壶庵五种曲》《壶庵论曲》《公法导源》《玉津阁文略》《天云楼诗》《天云楼词》《伊川草堂诗》《研经馆诗》《访乐堂诗》《天倪阁词》《铁笛词》等二十余种。顾复初《研经馆诗序》高度评价了胡薇元的文学造诣:“予独喜孝博,瑰华壮采,傲睨百代;英篇迥句,独造无始。”[3]155

胡薇元出仕西昌期间,也从事诗文创作。其《研经馆诗二卷》收诗一百多首,内容虽多不涉及西昌,但从诗集取名为“研经馆诗”可见出与西昌有着紧密关系。顾复初在《研经馆诗序》中说:“甲午夏自西昌寄诗二卷,属予点定,予谓孝博之诗曰真曰深,惟真故深。”[3]156由此可知,研经馆诗当在西昌所作,亦或至少是胡薇元来西昌后审定了这些诗歌,并以“研经馆诗”命名后才寄给好友顾复初,嘱托其为自己的诗集做序点定的。

民国《西昌县志·文苑》有收录胡薇元的诗歌《和书硕农丈西昌杂咏十四首》。书硕农,即书纶,号硕农,清道光二年进士,曾任冕宁知县,三任西昌知县,以廉能升越嶲厅。书纶的《西昌杂咏》共十四首,胡薇元的《和书硕农丈西昌杂咏十四首》即是对书纶《西昌杂咏》的唱和。兹选取以下几首:

邛海迥秋涨,津梁落暮潮。鸢鸱知敛戢,鵰鹗看扶摇。

绝徼余绳俗,葑田获秀苗。近添元亮秫,应使客愁消。(其三)

牦牛山气合,郁沸出清泉。入夏云蒸若,先秋雪皎然。

葐蒕都满谷,緜络已黏天。淤泽何时陷,相传元鼎年。(其五)

火节炎方重,宵阑星斗低。椎牛同徼外,禄马界河西。

隔岸渔灯小,远山虫树齐。板桥支磴窄,野老惯扶藜。(其八)

天堑阻灵关,苴南障百蛮。野烧鹿角砦,宵猎马鞍山。

礼让潜移俗,嚣凌费薙删。研经开讲席,修业趁农闲。(其十一)⑥889-891

诗歌其三写西昌邛海秋天的景色,秋波起落、野鸟出没、土地肥沃、庄稼青秀,一幅令旅客愁减的山川图画。其五写西昌牦牛山的景致。牦牛山位于西昌西部,属横断山中段部分,海拔约2500米,山势险要。这首诗写牦牛山云气蒸腾,入夏时云蒸霞蔚,初秋时已冰雪皎然,树木绵延苍翠。其八写西昌的火把节。西昌自古以来就是彝族聚居的区域,火把节是彝族盛大的传统节日。诗歌写火把节时火焰连天,如点点星斗散落人间。其十一写西昌地势蔽塞,民风嚣蛮,作者趁着农闲开席讲学,期望以经史礼仪改变当地落后的民风民俗。从以上几首诗歌中可见出胡薇元的《和书硕农丈西昌杂咏十四首》对西昌的风土人情有所记述,体现出鲜明的西昌地域文化特色,也可见出胡薇元身为一县之官关切民情、教民化俗的爱民之心。

此外,胡薇元在西昌作的散文还有《研经书院记》《研经书院礼赞》《重修西昌县南坛记》《西昌街衢记》《西昌县厅壁题名记》等,其文儒雅敦诚,简朴平实,有着较强的史料价值,对研究西昌的历史有着积极的作用。

六、结语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胡薇元调涪陵牧,后历任资阳、开县、华阳等地,直到辛亥革命之后归蜀。虽然胡薇元在西昌任县令仅短短的五年时间,但其为西昌社会的稳定、民风的淳朴、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历史功绩不应被泯灭,其诗文词曲的创作也应当受到重视。

猜你喜欢

县志西昌书院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朵云书院黄岩店
西昌月
县志里的乡贤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白鹿洞书院记
风云四号运低西昌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