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南充市三所高校的调查

2019-01-22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问卷大学生

李 巧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当然,高校学生更是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群体之一。大学生机不离身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随时随地随处可见智能机的使用,甚至课堂上“低头一族”也屡见不鲜。课堂授课是学校主要的教学手段,那么课堂使用手机到底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由此展开了对南充市三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调查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采用3种调查方法,分别是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文献分析法:通过电子网络、图书馆等查询相关课题的信息资源,收集和汇总国内外学者在大学生手机课堂行为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问卷调查法:问卷中设计了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涉及到使用手机的时间段、频率、课堂使用手机的态度等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客观性。同时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工具,对调研问卷结果进行处理。访谈法:采用个案访谈形式作为问卷调查法的补充,通过与大学生口头交流方式获得相关信息。

调查对象:四川省南充市3所高校(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和西南石油大学)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发放750份问卷,有效回收735份,回收率为98%(表 1)。

表1 调查对象分布情况

(二)信效度分析

信度检测主要是采取克伦巴哈a系数测量,此次问卷的信度0.825在0.7<Cronbach's Alpha≤0.9,说明此次研究的问卷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表2)。该问卷的编制是严格根据教育测量学的相关要求,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设计,在和指导老师多次探讨和问卷初测调研后进行修改,才最终确定,因此本问卷在内容效度上是较高的。

表2 基于标准化项的信效度分析

(三)调查内容——基于部分数据的分析

1.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

由表3可以看出,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较为普遍。首先从使用的年级来看,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频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大四开始下滑,只占18%。接着从使用时间频次纵向分析来看,一节课40分钟,有38.6%的学生使用时间在10分钟左右,19.5%的人使用时间在20~40分钟,加之课堂上被其他事件分散注意力,真正花在学习的时间值得深思。因此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必须要引导学生树立合理使用手机功能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机的积极作用,规避手机的消极作用,使手机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

表3 各年级学生手机使用时间人数统计

2.课堂手机使用的态度

问卷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程度,由表4可知:sig.(双侧)的值<0.01,教师、学校和学生的态度对学生课堂手机使用频率具有显著差异性,除此之外,学生态度的sig.(双侧)要大于教师和学校的态度,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和学校的态度与手机使用频率的显著性水平要高于学生态度对其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则需要教师、学校以及学生这三者共同努力。

表4 课堂手机使用的态度相关性分析

3.对手机作用的认识调查

随着手机功能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通讯功能,增添了游戏、音乐、视频、学习等功能在里面。大学生对待使用手机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据统计,手机学习功能越来越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据表5、6可知:课堂使用手机,用途是非常广泛的,娱乐学习拍照等强大的功能,正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占57%的学生课堂上利用手机来辅助学习,有42.4%的学生认为手机能促进学习,把手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这说明智能手机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具有双面性作用和影响,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应用智能手机并为课堂教学服务。

表5 对手机作用的认识(部分数据)

表6 手机作用与手机使用原因的相关性

4.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

由表7可以得出,23.5%的学生认为上课使用手机是有紧急事情要处理,通过深入访谈,得知这部分学生大多由学生会组织、班干部、助理、协会成员构成,不得不在课堂处理组织事务;28.4%的学生认为是习惯性使用,“上课的时候手机也就摆在手边,时不时就过来看看QQ或者刷新一下网页,一节课就过去了”。42.4%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课堂管理松散、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而导致在课堂使用手机,由表8数据sig.0.000<0.01,说明了这是大学生认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最主要的原因。

表7 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

表8 手机作用与手机使用原因的相关性

二、基于问卷分析的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反思

基于南充三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分析,可以看出课堂使用手机的两面性。就消极影响的一面,很明显是问题和症结所在。反思焦点集中在三个问题:第一,就学校态度和具体的规定而言,到底该怎么管,管多少,如何管;第二,课堂不恰当使用手机的原因主要归咎于老师还是学生,以及该如何协调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第三,学生心理和行为不成熟所导致的课堂手机成瘾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管多与管少的两难抉择

56.7%的学生认为校方对待课堂使用手机的态度是调成静音或震动,让不少人觉得这态度不温不火,可以说成是纵容,也可以表述为无奈之举。目前,国内不少高校为此也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课堂使用手机,也明确提出了多种办法约束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如南京理工大学规定学生上课关闭手机;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在教室设置“手机收纳袋”,供上课学生存放手机;江苏大学上课时间实行断网政策,“无手机课堂”、限时锁屏等等。然而,学校某方面规章制度和做法的初衷是好的,学生却不理解,一味抵触,与学校唱对台戏。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某学校出现了学生携带多部手机,一部上交,一部留着课堂玩,有偿替课等等应对的招式层出不穷。这些规定执行起来有难度,效果并不理想,留给学校管理者一个极大的挑战:管多少,怎么管,如何管才更有效?

(二)教师与学生相互期望值不切合实际

综合问卷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学生把课堂教学效率低归因于教师课堂管理态度不温不火或者明显听之任之,教师则认为是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无限度使用手机造成的。第二,学生与老师相互的期望值太高。学生期望老师能改变教学内容枯燥、方法陈旧的现状,提高自身素质,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老师希望学生靠自身的自控能力克服上课不正当使用手机,显然老师高估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不能单把责任归咎于老师或者学生,而是要注重老师与学生良性互动交流,从而减少课堂不正当使用手机的频率。

(三)学生心理层面:当前不稳定性与未来不确定性交织

90后大学生,崇尚自由、个性鲜明,相反地也充斥着青春与叛逆,行走在非成熟通往成熟的道路上。在影响课堂使用手机的因素上,42.4%同学归因为老师,28.4%同学归因为自己,23.5%归因为手机,从这一层面上看来,突显出同学们趋利避害的归因心理。再者,当前自主学习氛围环境下的大学生,大部分按部就班,肆意消耗自己的上课时间,无法为自己进行有效的大学规划;虽然他们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了,但是不代表他们的心智已经成熟,不代表他们的行为是理智的,从诸多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他们诸多行为是非理性的,更多充满了享乐主义。

三、基于问卷分析的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教育对策

在信息内容、方式更新极快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明令禁止使用手机的效果收效甚微,单靠学生自律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本文坚持一条内修与外控相结合的路径,坚持引导为主,化解矛盾,并综合南充三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由“堵”到“疏”,充分挖掘智能手机在课堂使用中的潜力和价值

高校管理者要改变管理思路,多方面、多手段控制课堂手机的使用。第一,学校要学会转变思路,由“堵”到“疏”,就必须由“管人”重心转移到“管手机”。学校要致力于开发智能手机在课堂上的潜力,致力于把手机服务于课堂,深化加深科技革命在教育中的应用,顺应科技革命的潮流,让智能手机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如王兴,吴珊珊关于高校课堂自动化考勤与手机使用限制系统设计;张煜的课堂辅助教学新模式探索——基于手机APP软件开发等)。国内一些高校也开发了手机辅助教学系统,尝试把手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第二,学校要分年级、分课程类型实施管理力度,大一大二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公共课,目标只需定位于让学生有初步了解即可。重点培训年级应放在大三这个转折点上,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和讲座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相关培训强调突出实用性,让学生真正有危机意识和具体的实践技能,从而使学生主观上愿意配合放下手机,逐步改变课堂使用手机的习惯。对大四的学生稍微提点就行,反而不能太紧迫,太催促,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课堂管理松弛有度,实施必要的教学改革

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如何在课堂有效管理学生使用手机是一门艺术,这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揣摩学生心理的过程。那何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然大学生标榜自由,何不开门见山,约法三章,提倡有限的自由。即允许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拍照、录音、上网查找课堂讨论资料,问题须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但不允许频繁拿手机出来玩乐,同时可以利用手机这一平台,安排课前预习、课后网上作业,课中网上资料查询,与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交流。其次,教师为增强教学效果,实施必要的教学改革:第一,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多阅读经典著作和相关资料,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一定会受用终生,正如一位学者说的,一名真正的学者之所以优秀,不仅在于他能旁征博引,还在于他能咬文嚼字;第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巩固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探索多元的教学方法,更多地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第三,接受并融入教育现代化,当下信息多元化趋势以不可阻挡之势“入侵”教育,教师更要在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顺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气息,让手机成为服务课堂的教具。

(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归因,增强主动性

当前最迫切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帮助学生寻找脱离使用手机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观上认识到自主性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对大学生进行有策略的引导,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到课堂不恰当使用手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危害;引导他们进行初步合理的规划,制定明确的目标,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增强自控能力。例如: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学段和专业,将包括手机使用在内的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常规课程,通过课堂主渠道加以呈现,教育大学生增强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合理使用手机。最后,要引导学生做行动的主人,全力支持学生自愿主动发起的活动和项目。例如:由校方牵头,学生组织,本着自愿的原则,主动发起建立协会、微信群等各种项目,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坚持打卡课堂不使用手机,相互监督,使自己成为手机的主人,学习成为主旋律。一旦项目成员有了主人翁意识,他会不余遗力地维护这个团队并使之正常运转,帮助更多人改变坏习惯。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校方的宣传资源,不断扩大影响力,使这个项目辐射范围更广,不局限于学校,社会成员也可以加入,不过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做好审核和监督工作。

总而言之,智能手机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极大威胁着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因此,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内的三方,都应该关心和讨论课堂不正当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更应积极探索智能手机给高校课堂带来的潜在优势和价值,互联网加教育的时代正蓬勃发展中,充分利用好智能手机的优势为高校课堂教学服务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问卷大学生
智能手机是座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大学生之歌
问卷网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智能手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