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彝汉双语教育一类模式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1-22阿苏克的莫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彝文教研员双语

阿苏克的莫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成都 610036)

凉山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学从1984年实施以来,发展至今30余年,探索和总结出了符合凉山实际的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一类模式教学培养了大量“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走向工作岗位,为山区彝族学生学习第二语——汉语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拓宽了高寒山区彝族学子的升学和就业渠道。笔者于2017年10月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凉山3所一类模式民族中学和部分一类模式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并访谈了相关部门教研者,在搜集和整理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一类模式教学现状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一、一类模式教学现状

凉山彝汉双语教育一类模式于1984年实施,在凉山10个彝族聚居县25个乡的64所小学开办一类模式双语教学小学[1],即各科以彝语文为主要教学语文,同时开设汉语文课的彝文小学。1990年开办10所一类模式双语教学初中,即课程教学用语除了汉语和英语课以外,其他课程均用彝语文教学。1993年在昭觉、喜德两所民族中学开办一类模式高中,2009年西昌市民族中学开办一类模式高中。1996年秋,全州第一届一类模式高中毕业,升入西昌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和西南民族学院。2005年,一类模式高考与全国普通高考接轨,毕业生可直接升入全省、全国的任何高等院校。在2005年之前,一类模式的高考是自主命题,2005年开始,一类模式高考使用彝文直译的普通高考试卷,同时,开始引进“中国少数民族汉语等级水平考试”(简称MHK),即语文科的考试由MHK考分和彝文考分各占半,满分150分。

(一)一类模式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

自2005年一类模式高考与全国高考接轨至2012年,全州共有2 401名一类模式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考,各批次共录取1 607人,录取率为66.93%[2]。2014年全州共有1 033名一类模式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各批次共录取879人,录取率为85.1%,其中,本科一批录取1名,本科二批录取39名[2]。2015年,全州共有1 355名一类模式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各批次共录取1 148人,录取率为83%,其中,直上一本线1人,直上二本线27人①。

昭觉县民族中学一类模式高考升学录取率不断提高,2016、2017年各有1名考生直上重点本科线,近年高考录取情况②如表1所示。

表1 昭觉县民族中学一类模式高考录取情况

西昌市民族中学一类模式第一届高考是2012年,历年高考升学率都保持良好,2014年和2016年各有1人录取重点本科,历届高考录取情况③如表2所示。

表2 西昌市民族中学一类模式高考录取情况

(二)一类模式教材的保障

一类模式教材为指定的四川省凉山州彝文教材编译中心编译的彝文教材,该中心成立于1977年,编译出版了中小学阶段各科彝文教材和部分中师彝文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和教辅资料,截至2016年,彝文教材编译室编译了四川省中小学《彝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1 200多种彝文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教辅读物,为一类模式教学保障了教材需求。

(三)创办一类模式中小学校刊

一类模式中小学校还创办学校校刊,比如,喜德县贺坡洛小学创办有校刊《彝风》,昭觉县民族小学校办有校刊《索玛》,昭觉民族中学办有校刊《山音》。这些彝文校刊的创办,为一类模式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作品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良好氛围,激励学生阅读思考和创作。

(四)开展一类模式教师的培训

彝汉双语教师的培训由省、州、县分级负责,开展短期培训、顶岗实习、在职进修等方式来提升双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以凉山州教科局为主要培训组织者,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彝汉双语师资培训工作。顶岗实习主要是中小学双语教师到对口师范类大学相关专业跟班学习,对应大学的大三学生到相应双语中小学校实习。学历提升教育即专升本,全州彝汉双语一、二类模式在职教师通过报名参加成人高考录取进行函授进修。此外,凉山州教科所和开设彝汉双语教育的各县市基本上设有双语教研岗,开展彝汉双语教研工作,以研促教。

(五)开通一类模式教学直通车

截至2017年6月,全州开展一类模式中小学有15所(其中小学7所、初中5所、高中3所),在校学生8 992人(其中小学2 949人、初中2 018人、高中4 025人),一类模式专任教师434人④。彝汉双语教育一类模式教学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凉山州实际的“母语起步,汉语会话过渡,双语并重”教学模式,开通了从小学到大中专院校的彝语文教学。四川省彝文学校于1985年开办彝语师资班,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西昌学院)于1989年设置彝文系。西南民族学院于1977年率先招收了彝文本科班,中央民族大学于1983年设置了彝语文本科专业。此外,还有了彝学硕士和博士点。一类模式教学自1996年第一届高中毕业至今培养了21届高中毕业生,培养了一批批的彝汉双语兼通人才走向彝区教师、公务员等工作岗位,为彝族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和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一类模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一类模式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双语教育管理者对一类模式教学的理解和重视度不够,没有深入进行教研和实践以提升一类模式教学质量。虽然从政策上出台了利于一类模式教学发展的相关政策,比如,一类模式小学升学“一锅端”升入一类模式初中,一类模式初中90%以上升入一类模式高中,一类模式高考录取进行单独划线,单独录取等政策。访谈中有教研员J3谈到:“上面的领导要好好理解这些政策,重视起来才好开展工作,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和西昌学院单列计划录取的名额没有招满,名额浪费掉了”。

学生和家长对一类模式教学没有信心。一类模式汉语水平差,总体的教学质量比二类模式和普通模式差,普遍形成对一类模式的偏见,认为一类模式就是“最差”的代名词。从而造成一类模式生没有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一类模式学校除了中学,小学基本上都在彝族聚居乡小学和高原山区村小,办学条件差,缺乏生源。学生和家长对一类模式有顾虑,在访谈中双语教研员J4谈到:“一类模式大学毕业就业时不加彝文考试、找不到工作等,这些是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顾虑的,所以就不想进一类模式班,怕就业困难,因此一类模式招生进来的水平都低。”

(二)一类模式学校规模萎缩

一类模式教学1984年开始实施时,在10个彝族聚居县25个乡的64所小学开办小学,发展到目前有7所一类模式小学。1990年全州开办10所初中,发展到目前有5所一类模式初中。一类模式高中从1993年开办到目前增加了一所,有3所一类模式高中学校。在彝族聚居县大部分地区的一类模式教学逐渐下滑,甚至出现了断桥现象,如普格县、越西县和金阳县已断桥。目前开展较好的一类模式学校主要有喜德县贺坡洛小学、依兹觉小学和昭觉县龙沟乡小学、民族小学、日哈乡中心校。初中一类模式学校有喜德县民族中学、西昌市民族中学、昭觉县民族中学、甘洛县民族中学和雷波县民族中学。高中一类模式学校有喜德民族中学、昭觉民族中学、西昌市民族中学。

(三)一类模式教辅资料紧缺

从小学到高中的一类模式教材都已编译出版,保障了一类模式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教辅资料缺乏,无课外读物,影响了一类模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虽然零星编译出版了课后练习册和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编译出版,学生几乎没有教辅资料。在调研访谈中,彝语教师J说:“教辅资料几乎没有,多编译出版青少年读物,即使不能发放给学校师生,哪怕出版发行,在新华书店让学生和教师自己出钱买也是很多学生愿意的,但是在书店也没有。”教学中必须的教参书、教辅资料、课外读物等不能配套,致使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知识面狭窄,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教学效果。

一类模式教材更新慢,由于教材审定程序周期长,审查程序多,教材编译需要时间等原因,彝文教材都要比普通教材晚一年,不能同普通教材同步。每年的普通教材都会有小改,尤其是文科类的,比如政治、语文等学科的小知识点更新较多,但彝文教材不能及时修订更新,影响了师生的教学。尤其是对高中学生高考备考的影响较大。

(四)一类模式教学二类模式化

一类模式教学逐渐二类模式化,除了彝语文课程,其他科目都主要用汉语教学而未使用彝语教学。自2005年一类模式高考接轨以来,一类模式高考试卷彝汉双文呈现,考生可以自愿选择其中一种文字作答。由于一类模式师资缺乏加之高考试卷双文呈现可选择性使用文字作答和一类模式教学管理的疏漏,导致一类模式教育逐渐地二类模式化。访谈中一类模式教学管理者G谈到:“以前都是双语文呈现的高考试卷,其实在教学中除了彝语文课,其他课跟二类模式一样教学。”

一类模式教学二类模式化还导致学籍挂靠现象严重,学籍挂靠的学生在外校就读,等高考时回到一类模式学校参加高考,因为试卷双文呈现并可自愿选择其中一种文字作答,所以是否学习彝语文对于考试成绩的影响微乎其微。从而造成学籍挂靠生在条件好的学校就读却参与一类模式生共同竞争,一类模式生单列计划、单独录取等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真正的一类模式生而是学籍挂靠生。而学籍挂靠生攻读相关专业毕业从事彝汉双语相关岗位的工作时,也无法胜任彝语文的工作,从而违背了彝汉双语文教育的初衷,无法实现彝汉双语兼通的一类模式教学的实践应用价值。

(五)一类模式学科教师不配套

一类模式大部分学科都进行彝语文教学,但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师进行彝语文教学时胜任难度大。一类模式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为彝数学和彝语文课,中学阶段教学包括彝数学、彝语文、彝物理、彝化学、彝生物、彝政治、彝历史、彝地理。西昌学院彝族文化学院设有彝数学和理化生的专业(专科),在一定程度上输送了一类模式小学教师,因此小学教师的学科配套较好。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一类模式学科师资紧缺,通常情况是,专业学科匹配师资无法进行彝汉双语教学,而能胜任彝语教学的师资无法胜任专业学科教学。访谈中一类模式教学管理者G1谈到:“彝语好的老师,教学专业水平搞不上来,汉语好的老师彝语又不会,所以老火。”理科数、理、化、生学科专业性强,所以跨专业教学较难,而且在师资中这些学科教师更多的是非彝族或者没有彝语基础,因此进行一类模式彝语教学很难实现。文科政、史、地学科主要是政治学科的时事政治教学中新词术语多,所以在教学中新词术语翻译是否准确、标准影响到学生的高考备考。

访谈中一类模式教学管理者G2谈到:“能够懂双语的专业教师极度匮乏。所有科目的老师都缺,除了汉语文和彝语文,虽然今年西华师大开始招了30个理化生的定向培养,文科的还没有招,但是这个要等5年,有一年的预科”。目前,关于双语教育相关的新规定,从2020年的高考开始一类模式高考试卷不再是彝汉双文呈现而是以彝文单文呈现。因此从2017年开始的高中阶段课程也必须严格执行一类模式教学,即恢复各科以彝语文教学。在这样的状况下,一类模式的学科教师配套不匹配显得尤为突出。

(六)一类模式生各阶段学生比例失调

一类模式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在校生数的比例严重失调,呈倒金字塔式发展。2016年一类模式小学2 949人、初中2 018人、高中4 025人,虽然一类模式的中学阶段是可以分流的,彝汉双语教育的一类模式生和二类模式生在初、高中阶段根据自愿可以分流到一、二模式学校。但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一类模式生从小学比初中少,高中比初中将近翻了一倍,各阶段的发展比例失衡。高中一类模式生逐年增加,如全州高考一模考生2012年733名,2013年1 091名,2014年1 036名,2015年1 355名,2016年1 563名,但一类模式小学、初中生源逐年萎缩,生源不稳定。学生家长不愿送子女就读一类模式学校,对一类模式学校的认识存在偏见,认为学彝语没有出路,所以初中一类模式生源锐减。但又被一类模式高考的优惠政策吸引,如单独划线、单独录取,语文科以MHK和彝文考分各占50%等,所以高中阶段生源又增多。

一类模式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比例失调,影响教学质量,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如高中彝语教师J1谈到:“初、高中的第一个月我们都是用小学课本第一册,就是识字,初高中生刚进校有部分基础好点,有的基础太差,所以给他们补基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第一年来,那时候晚自习也没有钱,学校不安排,我义务地给他们教了一学期。”同时,也影响了实现一类模式教学的真正目的,一类模式教学是为了培养彝汉双语兼通,能胜任彝汉双语工作的人才。但高中阶段从普通模式或者二类模式学校进入一类模式,他们综合成绩比一类模式生占优势,但彝语文基础差甚至有的不识几个彝文字或者不会彝语,以彝语言文化相关专业毕业走向彝语文相关岗位却无法胜任彝语文工作。

(七)一类模式教学质量较弱

一类模式教学质量从纵向比较看是不断进步,但从横向对比,跟普通模式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如2016年全州参加高考的一类模式有1 563名,从各科平均成绩与普通模式相比,只有语文科的平均分比普通模式高,而其他科的平均分都比普通模式的低,差距也大。表3和表4是2016年全州一类模式和普通模式高考人均分比较⑤。

表3 一类模式文科和普通模式文科高考人均分比较

表4 一类模式文科和普通模式理科高考人均分比较

表3和表4显示,一类模式文科比普通模式文科高1.24分,一类模式理科比普通模式理科高0.24分。一类模式的语文考试是MHK考分和彝语文考分的总和,它与普通模式的语文考试不同,因此相对难度小。从一类模式的文理科看,理科的平均分比文科平均分低,文科比理科好。从整体看,一类模式与普通模式的差距还较大,差距为22.29~147.2分。

(八)双语教研机构不健全、人员少

双语教学的开展需要教研员进行实地调研和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以供双语教学参考,教研相互促进。全州现有双语教研员22名,会理、会东2县没有双语专职教研员,11个民族聚居县还有一些县市教研室没有配备双语教研员,办有一类模式的县市教研室都没有专职双语教育理科教研员。双语教研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人员不稳定,全州现有的22名双语教研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9人,年龄50岁以上占大半。双语教研员任务繁重,双语教研员J2谈到:“州教科所有3名双语教研员(其中1名是兼职),每年承担的命题任务多达50套左右”。国家和省一级没有专门的民族教育及双语教学科研机构,双语教学的教研工作缺少上级部门的业务支持和指导,培训和学习机会少,教研员需要自己摸索学习和创新的任务艰巨。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建议措施

(一)相关领导要重视一类模式教学,落实相关政策

一类模式教学需要相关领导重视和支持,切实贯彻落实双语教育相关政策。已出台的加强彝汉双语教学的重要文件主要有“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2005年)”“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双语教育工作的决定(2018年)”,切实贯彻落实好文件规定的“在初中、高中新生录取时,将考生的彝语文考分按50%计入总分录取”等相关政策,双语教育相关领导要充分认识一类模式教学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一类模式教学符合凉山彝族聚居实际的教学模式,也是贯彻落实我国宪法规定的“各民族平等”和“尊重各民族自由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具体体现。办好一类模式教学,需要师生教学、家长配合,还要有相关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因此,相关教育管理者要深入领会一类模式教学的意义和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有力推进一类模式教学的发展。

(二)合理布局一类模式学校

一类模式小学、中学要进一步合理布局,尤其是“断桥”了的一类模式中小学,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一类模式小学以乡规划,初中以县规划,高中以州规划。一类模式小学原则上在学生缺乏汉语环境的少数民族聚居乡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小学高年级,可在乡镇中心校举办寄宿制或在县城举办重点寄宿制一类模式班。有小学一类模式的县民族中学或县城中学必须举办重点寄宿制一类模式初中班。要整体合理布局好一类模式中小学,把断桥的一类模式学校恢复起来,一类模式教学对巩固和发展彝汉双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灵活多样的渠道提供一类模式教辅资料

教辅资料紧缺是一类模式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教辅资料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是学生拓宽知识和加强巩固的必要条件。目前,四川省凉山彝文教材编译室编译出版了一些练习册,还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读物很受学生青睐,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教学参考书也缺乏,教师在教学中拓展知识讲解时,几乎没有教学参考书,这关系到翻译准确与否和衡量标准不一的问题,尤其是政治课等文科课程的新词术语多。因此,可以适当每年编译出版一册新词术语手册。以灵活多渠道的方式编译出版一类模式教辅资料,比如政企合作,编译室编译,企业出版和销售等形式,促进彝语文教辅资料丰富多元化。简化教材审定程序,专设少数民族双语教材经费,从而改变一类模式教材更新滞后等现象。编译者要适当到一线教学中做实地考察调研,借鉴采纳一线教师对教材教辅的反馈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完善教材、教辅内容。

(四)配齐配强一类模式双语教师

教师是教学中最关键的角色,一类模式教师学科不配套是突出的现实问题。教师配齐、教学能力达标是教学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配齐各学科师资,尤其是彝语文师资,定额定向培养一类模式学科师资,想方设法招揽优秀人才,服务于一类模式教学。整合现有彝汉双语师资,提升教学水平,按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培养。如昭觉县民族中学就把全校会彝语的教师集中进行彝语文辅导,每人一本彝文识字课本进行培训和自学结合,要求学年末进行彝语文识字检测,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来抓,从而整合一类模式师资。配齐配强各学科双语教师,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更新教育理念。

(五)建立双语教师激励机制

建立双语教师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有利于双语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的氛围。为吸引优秀的双语教学人才,应该提高双语教师待遇,职称评定适当设立优惠政策等。在中学阶段彝汉双语教育一、二类模式实行“双向分流”时严格设定彝语文成绩合格线,比如,从2017年开始录取高中一类模式生彝语文考分必须达到60分,以激励师生重视彝语文教学,也减轻彝语文教师的教学负担。鼓励彝语文教师从多方面阅读学习,加强汉语学习,参考语文课教案,进而融会贯通,不断提升彝语文教学水平。

(六)以研促教,加强一类模式教研

以研促教,要及时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和吸收经验,以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彝汉双语教研员是双语教育中不可缺的角色。开展彝汉双语教学的各县市和州教科所需配齐双语教研员,保障双语教研任务顺利开展。西昌市和彝族聚居县至少要配备小学、初中和高中各1名双语教研员,其余县至少要配备2名(小学、中学各1名)双语教研员,州教科所至少要配备小学彝语文、彝数学、中学彝语文、文科、理科各1名双语教研员。从省上到州上建立健全双语教研机构,适当加大双语教研经费的投入,保障教研任务顺利进行。一类模式学校要设立双语教研室,组织开展双语教研活动,如校间考察调研、校内组织教研活动、教师听课互学、讲课评比、新进教师与资深教师师徒结对等。

(七)加强双语教师培训

一类模式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少,主要由没有高中教学经验的初中教师担任,或者不是彝语文专业教师担任。因此,一类模式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很少,这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需要加大对一类模式教师的培训,如教材培训、教学技巧培训、名词术语培训等。由于一类模式高中教学用语不断调整,从最初的全部课程彝语文教学,到后来文科用汉语教学、理科用彝语教学,再到理科也用汉语教学,学生自己翻阅理科名词术语手册自学。到目前,按照2020年高考只能用彝文审卷答题的政策,一类模式学校必须恢复实行各科用彝语文教学的模式。因此,要从学校到县、州、省各级开展丰富多样的双语教师培训,提升一类模式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八)拓宽一类模式就业渠道

一类模式教学二类模式化,一类模式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生源成倒金字塔式的发展,各阶段生源比例严重失调,高中阶段学籍挂靠严重,主要原因是一类模式教学质量弱,就业渠道窄。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高校招生就业体制改革,高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取消毕业分配,进行自主就业的政策,对一类模式教学冲击很大。由于一类模式生专业主攻为彝语言文化,而汉语水平较差,在就业竞争中竞争力弱,就业难。但彝族地区的工作岗位切实需要彝汉双语兼通的人才,因此,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彝族聚居地区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岗位招录中加试彝语文,考分按一定比例加入总分。从而拓宽一类模式生就业渠道,促进一类模式教学的良性发展。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凉山州教科所。

② 数据参考资料由昭觉县民族中学提供。

③ 数据参考资料由西昌市民族中学提供。

④ 数据参考凉山州教科所内部资料:凉山州2015届一类模式高考情况简析。

⑤ 数据参考凉山州教科所内部资料:凉山州2016届一类模式高考情况简析。

猜你喜欢

彝文教研员双语
彝文经籍《祭龙经·祭彩虹经》中的敬畏自然观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贵州彝文信息技术研究概述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黔西彝文文献中的孝道故事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