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趣美术 趣味横生
——将学的心思代入玩的过程
2018-02-24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吴 艳
一、图形的语言,行为的声音
据心理学家研究,3~6岁的幼儿相较于具象的文字和物体,更趋向于依靠事物的形状、颜色、图案等较为抽象的属性来思考问题,美术是图形的语言,使用美术来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美术能够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品味鉴赏往往形成于幼儿时期对“美”的认知,并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增加新的要素。如果在幼儿时期给孩子欣赏一些具有高雅元素的美术作品,并且灌输鉴赏美术作品的技巧,那么对于他们以后的着装服饰、行为举止都大有裨益。通过激发孩子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审美艺术的能力。
同时,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实现能力,通过训练孩子在美术中的左右手协调能力,锻炼他们使用美术工具进行美术创作的水平,可以激发他们大脑协调水平的发育,手部动作的频繁操作能够激发大脑皮层上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而且就一个学生的长期发展来看,动手操作能力是日后各门学科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可以认为,美术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嬉笑打闹,皆成文章
1.兴趣引领学习行为。
陶行知先生指出:治学以兴趣为主。现在又有说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言非虚。因为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产生的兴趣才是能够指引他长期朝着这个方向学习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但是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天生对于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男生,他们天生好动,不喜欢静止地思考和观察一样事物。所以想要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我们时不时地挑起学生的兴趣所在。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年纪,幼儿园的他们处世未深,对于自然事物充满着好奇,这本身就是他们的优势所在——能够发现一些成人难以注意到的细节。因此我们就要利用这一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所在,比如从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事物入手,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画一条线、一个圈,简单地添加几笔,增加几个朴素的纹饰,就能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对于他们闪光的灵感,要让他们及时记录下来,把这一根线,一个圈拓展出来,画成他们喜爱的图形。让孩子依照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就能够依照他们的兴趣进行自由创作,然后把不同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这不仅符合幼儿美术教育的初衷,也可以在欢乐中让孩子感受美和丑的对峙,灵感火花的碰撞,这对于他们的美术学习是极有好处的。
2.游戏是最好的载体。
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势,幼儿必定对新的作画形式产生好奇和新鲜,能否在传统的美术形式基础上,适当开展一些趣味性强、有特色的绘画活动呢?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滴画、染画、喷画、拓印、滚画、吹画、泼墨画即是游戏又是美术活动,而且它们各种浑然天成的画面给孩子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指南”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幼儿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主要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表达的乐趣。”
3.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美术教学只局限在课堂当中,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如人意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学校度过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时间,而在美术课上度过的时间就更短了。其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处处能看到美术的影子。因此我们不仅要在美术课上教给孩子美术的专业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的能力,并且把在生活中发现的美用具体的方式描绘出来的能力。春天,姹紫嫣红的花朵竞相开放,这就是“颜色”的荟萃一堂;夏天,池塘上静谧的荷花,跃起的鱼儿,这就是“动静”之间的艺术;秋天,枫叶飘满了人行道,萧瑟的气氛油然而生,这就是锻炼孩子把情感融入画作的最佳时机;冬天,万物萧条,大雪纷飞,但是在严寒的环境下却能找到一些仍顽强生长的动植物,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美术选材。作为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要求了,现代教育讲求人性化和智慧化,我们不能只用专业知识去“灌输”知识,而是应该用一颗对于美术热爱的心和对职业的崇高道德感去“撒播”知识,我们对于孩子应该起到一个托举的作用,而不是“拔苗助长”。要记住,我们自身永远不是美术的主体,而应该是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而应该是举起画笔,拿起剪刀,捧着画本,涂着油画棒的孩子们。
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是一门授予艺术的艺术,因此我们绝不能把教学做死,而要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对美术的教育。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自身水平的积累,我们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重个人教学技术的提高,以及不断学习新鲜事物,汲取新的养分,跟上美术发展的潮流。每一个孩子都像是一块璞玉,等着我们的雕琢,只有将学的心思代入到玩的过程中去,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进入美术学习的大门,这也是最合乎人性、具有人情味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