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中的点“亮”起来
2018-02-24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小学 山东宁阳 271400)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让很多语文老师头疼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攻克习作这一难关。课标中对中高段习作都有“内容具体”的要求,这是学生习作中的软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习作就是由一个个点、一个个问号组成的。抓住习作中的这些点,展开来写清楚,把这些点串起来,文章也就写好了。下面,是我对一个习作片段的评析和指导:
原文:滑滑板
有一次,弟弟到我家来玩,让我陪他去玩滑板车。我们拿着滑板车到楼下去比赛。到了楼下,我和弟弟比赛滑滑板。我滑呀滑,很快就到了终点。到了终点,看到弟弟远远地落在我的后面。
这是三年级学生的一个片段。
教师评析:从这段话中看出小作者写了“滑滑板”这件事,介绍了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起来比较完整。语句比较通顺,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比较恰当,你真不简单!老师为你高兴!(这里老师肯定学生的优点,主要是想增强和保护学生习作的自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是课标中对小学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从小作者的这段话的描述,我们能感觉到小作者对这件事感觉新奇有趣,给作者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但是,三年级的孩子还不能把当时的情景进行比较细致的描述,他们只能说出滑滑板这件事,但是怎么滑的?过程怎样?往往缺乏细致的观察和表达。因此,小作者对这件事表达得还不够清楚。
回顾我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时,就是紧紧围绕“把事情写清楚”来进行习作教学和评价修改的。在评价修改环节,让学生“找出还没有展开来的点,把展开来的点写清楚”。经过评价修改,多数学生知道了应该把习作中的“事”展开来写,文章就有了亮点。上面的这个习作片段就有几个未展开的点:我和弟弟怎样比赛滑滑板?“我滑呀滑”看出小作者也做出了较大的努力,那么,我是怎样滑的?弟弟怎样滑的?弟弟为什么会“远远地落在后面”?如果把这几个点展开写出来,那么事情的经过就会比较清楚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选取了类似的写活动的精彩片段:
《有趣的拔河比赛》中的片段:
“话说比赛那天,我们班全体同学个个都精神振奋,欢呼雀跃。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上,心里翻卷着激动的浪花。这时只见操场上躺着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中间系着一条鲜艳的小红旗。它好像在调皮地对着我们笑呢,心想:“等会儿看你们谁有本事把我牵过去!”
比赛终于开始了,我们班和三(二)班的同学各自拉着绳子的一端,这时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连脚也在不停地发抖。这时,只听见裁判一声令下,同学们使劲往后拉,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尤其是我们班的鲁阳,你看他多么用力啊!他连吃奶的力气也使出来了。我也紧紧地抓住绳子,眼睛盯着前方,脚用力地抵着地面,身子向后倾斜着,手都拉红了。渐渐地,渐渐地,“小红旗”向我们这边移动了,我的心兴奋不已。可就在这时,对方不知哪来的力气,居然将“小红旗”牵引过去了。我的心又有些紧张了,但我们不甘示弱,赶紧采取急救措施,使出了最后的力气,只听“嗨哟““嗨哟”的声音此起彼伏,像奏起了一首力量曲一样,终天“小红旗”又向我们进发了。正在我们庆幸的时候,对方又反攻了。“小红旗”又向对方移动了,最后,我们已经精疲力尽了,最终还是输了。”
针对上面的范文,按顺序提出以下修改建议:
从例文中发现描写比赛的过程中,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甚至还有人物的心情描写,观察很细致,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当时比赛的情景。你能不能也把你和弟弟比赛滑滑板的情景给我们描写一下,我们真想从你的习作中再看一看你们的比赛。然后教师引导小作者发现自己习作中可以展开的几个点:
1.老师看过很多比赛,他们都有比赛的方法和规则,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比赛的?有什么规则吗?
2.孩子,你真棒!看来你滑滑板的本领一定很高,能说说你有什么高招儿吗?
3.我们很想知道弟弟怎么滑的?他为什么会远远地落在后面?
4.比赛中你赢了,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弟弟呢?
5.课程标准中指出“乐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在修改时老师可以建议:“你能把自己的这个片段读给小伙伴或者家长听,看看他们有什么疑问吗?”用这种方式既能与别人分享比赛胜利的喜悦,又能在同伴或家长的帮助下修改好自己的习作。在交流、分享中修改,三年级的学生很乐于做的。
这样,把这几个“点”展开写出来,“点”亮了,事情的过程也就比较清楚了。
就这样,借助范文,让学生对比找点,将点展开,习作自然就变得丰满起来。每学期有几篇这样的习作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习作的要领,降低了习作难度。从而激发了表达热情,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最终由点成面,点面结合,学生的习作水平获得扎扎实实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