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18-02-24曹香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公倍数小数三角形

曹香娜

(莒县夏庄镇中心小学 山东日照 276514)

数学是逻辑性强的学科,数学思维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题目、每一章教材中编写的内容的数学思想,通过数学思维来解读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数学。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能够帮助学生从数学困境中走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数学思维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改变思考的思路,在数学学习和运用中灵活运用取舍。

一、教师把握数学思维,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数学科目的基础,是学习更多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思维的学习和运用是要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数学思维有很多,教师需要在宏观方面把握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什么样的数学思维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是适合现阶段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师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接受程度,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思维的渗透,更是能力提升的途径。选择什么样的数学思维和如何开展数学思维渗透是教师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1]

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物象,比如说归纳演绎的思维,归纳是通过对个体的观察总结归纳出一类事物的特性,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演绎是从一般的前提推出个别的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思维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有限,如何去运用数学思维是很难把控的。[2]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学生需要记住三角形面积公式为面积=底边长×高÷2来计算就可以。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的知识有限,多种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如果说不能理解三角形的面积由来,那么对于单纯的死记硬背来解决数学问题,学生无法灵活的运用数学公式来解答题目。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部分,也因为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长方形的高也可以作为三角形的高。然后根据一个长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然后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角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能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二、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转化思维是数学中的常用思维,转化思维在数学中可以经常见到。比如在几何中,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关系、三棱锥和三棱柱的关系。在求几何面积中,这样的转化思维不可忽略。以及几何图形的截面,六面体的平面图形的转化等等,转化思维在几何中占据了大量的比例。同时在数学运算中也存在转化的思维,将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例如在绿化带的两端种树,每隔3米种一颗树,长50米的道路能种多少颗树。一是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先寻找每种一棵树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计算50米的道路可以种多少颗树。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群策群力,发挥学生自己的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在数学中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1÷2的小数是0.5;1÷3的小数约为0.333等等,在数学计算当中遇到较大数字的加减乘除的可以将分数和小数之间转化。比如[237×(1+11%)]÷569这样的计算可以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来计算。转化思维的运用是为了便于数学运算和解决数学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陌生的问题转化熟悉的问题。学生学习多种计算方法和灵活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丰富课堂气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新课堂改革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是教学的一大改进。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猜想是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维,猜想是依据数学基础提出的可靠的设想。猜想又称为假设、猜测,数学猜想是不知真假的数学叙述,是对数学问题进行的合理推理,数学猜想有可能被证实为真理。例如求8和15、4和7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情况会采取短除的方式去求,但是实际上这几个数是不存在最小公倍数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大胆的提出猜想,这个数之间是不存在最小公倍数的。然后我们可以进行验证,8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120,但120是4的倍数,而不是7的倍数。这样也就验证了这4个数之间是不存在最小公倍数的。

猜想是数学思维中最简单的一种,教师在教授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提出注意事项,猜想是依据数学基础猜想的,不是胡乱的猜测。猜想是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4]

其次是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替换的这种方法。替换也就是数学生活化的一种方式。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运用生活中简单的常识来解释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学生已于接受新知识,教学也容易开展。比如说小数的的计算和运用。可以转化为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情况,例如3.3角一斤苹果,那么10元能买多少斤苹果等等。类似与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带进来。再如认识圆和圆的属性,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圆形的事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圆有什么样的属性,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外,进一步用数学思维来逐步的渗透到数学学习中。[5]

结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简单的基本数学运算和简单的几何组合。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渗透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一点一滴的进行,思维方式的渗透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潜移默化的在学生的学习中形成数学思维。同时在课堂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和问题,在教学中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实践来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数学思维的渗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探求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

[1]胡正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

[2]裴海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亚太教育,2016,(04).

[3]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学“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冯飞.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5]马赛.让德育教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邹议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J]中华少年,2017.1.

猜你喜欢

公倍数小数三角形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公倍数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