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想象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壁虎想象力想象

杨 燕

(亳州市谯城区市府小学 安徽亳州 236800)

引言

随着目前新型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对学生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也日益提高,当前的理想人才即综合能力也应该得到全面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也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关注。这一教育目标的提出,对各阶段的老师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面对小学生在接受系统教育的情况时,更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更好地将想象力培养的任务融入在自己的阅读教学之中。在本文中,就围绕教师应如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展开讨论,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1]

一、研读教材深入课本,实现教学高效

要加强对学生展开的想象能力的教学,也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课本进行深入地研读,进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在过往的课堂之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往往容易分散,随着教育理念的提高,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其中就包括备教材。这一要求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钻研教材、理解文本,对教材中选入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更准确、客观地把握,进而才能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并将对学生进行的想象能力的培养结合在自己的教学之中。[2]

比如在学习《荷叶圆圆》这一首诗时,教师就可以适当的用谜语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提问学生们“一个圆绿盘,在水面上放,小鱼把它当伞,水珠把它当摇篮,大家一起猜一猜,这是什么呢?”,通过这个形象的谜语,很多学生已经了解了荷叶的样子,然后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绘画创作,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互相表达,以推动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意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3]

二、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学生为主

无论是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原则方面,还是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目前的新型教育理念都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此,面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来进一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应该转变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同时在自己的课堂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所涉及的步骤和内容等,也都考虑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与兴趣度。

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和模式,不再“霸占”课堂,而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还要与学生共同讨论,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给了学生足够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完成教学中的培养任务和目标。

三、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引导学生想象

教育现代化的水平随着科技和时代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代媒体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之中就呈现出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更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合理、规范地运用现代技术,注意适量原则,并借此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启发。

比如在学生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课文的内容时,由于很多学生都不了解壁虎长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壁虎的尾巴是可以断掉再生的,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壁虎的图片,以及壁虎脱落掉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在教师播放的过程中,就弥补了学生感性认识不足的缺陷,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供了一定帮助。随着多媒体中对小壁虎脱落尾巴的播放,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壁虎的身体结构,以及为什么其他小动物无法借尾巴给它,这样一来,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形象也就得到了启发,思维得到了调动。

四、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延展想象空间

教师也应考虑到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压力,他们虽然还是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但也会参加各式各样的辅导班进行补习,再加上现代媒介的影响,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达不到要求。对此,教师就应当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帮助学生延展其想象的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扩大其课外阅读的书目范围,也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拓展。

朱熹的一句千古名句中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深刻地论证出,教师要重视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帮助学生挖掘更多地资源,并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这些与生活、社会、世界密切相关的内容展开想象。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佳品,还提供了课外的科普作用,让学生阅读到了更多的历史、地理等内容的知识。通过这些课外的阅读,学生能够将其运用在自己的语文学习之中,对个人想象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淀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更好地走向生活和实践。[4]

五、重视学生思考提问,精心设计课堂

这一部分的要求是对前面要求的“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所进行的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思考及提问,也就是更好地维护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预先想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进行的提问,并在课堂上予以引导和启发。也就是说,教师要一步步引导学生能够自发地进行对文本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进行《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的教学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而在洞里睡着了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进行反思,询问学生青蛙和小猫小狗有什么不同之处,并一同讨论,引导出青蛙“冬眠”的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就可以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倾听、多思考、多阅读,让学生的头脑中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外面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有能够进行想象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想象力的发挥空间得到了拓展。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翱翔。

[1]林燕.小学阅读习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3):32.

[2]莫兰山.有效教育培养学生文学阅读想象力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6(38):35-36.

[3]方海军.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5(10):158-159.

[4]吴吉波.小学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教育,2013(09):50-51.

猜你喜欢

壁虎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BB壁虎和他的BB朋友们
壁虎
壁虎的尾巴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