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心得

2018-02-24刘承通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苹果教学方式

刘承通

(八步区桂岭镇中心学校 广西贺州 542806)

引言

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所注重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今大部分数学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感,甚至会出现抵抗学习的情况,与教学目的相背离。

一、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思维逻辑法

一般来说,在小学数学中最为常用的思维逻辑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演绎与归纳法、分类比较法以及概括抽象法[1]。

首先,所谓演绎归纳法就是指教师通过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较为具有内涵的教学内容。比如,当教师在讲解综合运算时,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以下算式“1+7-2+4=?”然后引导学生运算“1+7”“8-2”等其他过程,最后告知学生该种运算方式就是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新知识,降低教学难度。

其次,分类比较法是指教师将同一章节的几部分知识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将具有相同点的知识归为一类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进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概括抽象法多数适用于统计学知识中,当教师教学生学习绘制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此种方法,帮助学生降低教学难度,并培养其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年纪普遍不高,多数在7-12岁之间,正处于好动的阶段,并且此年龄段的学生由于身体各方面机制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不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倘若教师对其实行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也会使其抗拒学习。此外,由于数学是一门活跃性较强的学科,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其并不适用。学生对学习无法产生兴趣,就不会产生自主学习心理,进而使得教师无法培养其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应该尝试换一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可以为学生设定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为其设定一个“妈妈分水果”的情境,并告诉学生可以自行分配角色,比如谁扮演爸爸,谁扮演妈妈,谁扮演孩子等等。当学生分配好角色后,教师可以告诉“妈妈”说此时你拥有四个苹果,那么请问你的孩子拿走两个后你还剩下几个?或者教师也可以提问扮演孩子的学生“爸爸给了你四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你一个苹果,后来弟弟放学了,你给了他两个苹果,那么你还剩下几个苹果?”此时学生就会被设定的情境所吸引,然后不自觉地进行思考,并给出正确答案。当学生对上述问题都能够正确应对时,教师可以延伸出其他问题,比如可以提问爸爸“你现在有6个苹果,家里一共有3名成员,请问你该如何分配你的苹果?”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并且学生在分组学习时也能够提升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2]。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授受,即为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在台下听讲、记录笔记即可。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为了不延误教学进度,甚至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将知识一股脑儿地塞进学生脑中,并不在乎学生的想法以及思路。但是,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众所周知,大部分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并不是只有一个。比如下面这道题:( )+( )=7,倘若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讲述的话,教师可能会直接告诉学生诸如“3+4或是6+1”之类的答案,学生受固有模式的影响,并且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就接受了这种答案,从而不会想出2+5这个答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将课堂最大化地交还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进行立体几何教学前,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制作正方体。而学过正方体知识的高年级学生都知道,制作正方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当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使其相互展示自己做的模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模型进行拆分,集合所有学生的作品,就会得到很多种不同的平面图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今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除却在校时间外,基本没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交流,而每天的在校时间十分有限,也无法帮助学生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就可以在不耽误课堂进度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模式学习,帮助学生进行交流,并且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吸取他人的想法以及经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统计图知识时,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处理,然后使学生自行分工,决定好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绘图的人员。随后,教师可以抛出话题,要求小学生进行统计,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在语文教材的第5-10页内找出所有的“我”字,并进行统计绘图,最后由教师选出所用时间最短且绘图质量最好的小组,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奖励[3]。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也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此外,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间接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其提高数学学习成绩,降低学习难度,还会帮助其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因此,广大数学教师一定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发展,为我国培养全面型人才。

[1]闫亚迪.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习惯[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06-107.

[2]杨云峰.数学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特征及其培养方法[J].数学考试周刊,2013,05(30):50-51.

[3]李永.小学数学教学汇总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学教学交流,2017,03(50):44-45.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苹果教学方式
培养思维能力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