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向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4白文魁

新课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规律分层

白文魁

(青海省大通县桦林乡中心学校,青海 西宁)

横向分层教学就是将多种学习内容通过横向的方式分成若干层次,通过学习相同的规律对同一层次的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让教学的目标变得更加明确,教师根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出横向分层教学法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向与规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阅读效果。

一、横向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内容就是课文阅读理解,将横向分层教学的内容特点与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对阅读内容进行分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摒弃掉其他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找到规律才会学得更快、更好。教师在设计课文活动时要了解语文内容的属性,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学能力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发现学习规律,让学生在了解到学习规律之后使整体的思维都能够变得清晰明了,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现规律后自然是要运用规律,横向分层教学的特点就是发现规律后要合理运用规律,开展横向分层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二、横向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1.拓展思维能力

对知识进行延伸的最好方式就是开阔阅读视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学生可以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转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有效的拓展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有自觉阅读的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学习《草船借箭》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篇文章进行拓展阅读,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著名的故事,比如《三顾茅庐》,让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主人公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三国时期的故事背景能够有所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一定的积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单课横向分层教学、单元横向分层教学以及全册横向分层教学都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感知、感悟、积累并进行写作,对不同层次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横向迁移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技能之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选择地进行分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姥姥的剪纸》一文,从“感悟”出发,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先将文章阅读三遍,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进行标记,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画出重点句子,画出之后教师不对其进行讲解,而是从课文整体出发,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内涵之后对全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总结全文,学生的参与能够起到更好教学效果。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横向分层教学,以不同层次作为教学目标,简化学生的学习难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根据学生的需求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学习的方式,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对学生采取放手政策,借助课文的问题与老师提供的学习方位引导学生确定学习内容,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学习方向,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与随机性,从学生学习的内容选择进行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互动,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中,鼓励学生自己学习,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确定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在开始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本文的思路是什么?”“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有什么联想?”等,确定学习的内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范围进行资料的查找,“小兴安岭的相关知识”“通读全文,找出描写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小兴安岭的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些让学生有大致的思考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10分钟之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范围会提出疑问,“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景色的呢?”带着问题理解文章,将一篇文章分成很多个层次进行分析,化繁为简,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横向分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需要,通过对课文进行分层阅读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层调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调整,能够促进下一步工作的有效开展,值得广泛研究与推广。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规律分层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有趣的分层现象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小兴安岭重点林区食叶害虫种类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