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资助,关爱随行,扎实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2018-02-24白沙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
□ 白沙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 吴 强
白沙县共有贫困户10664户43643人,其中3~22周岁的有13622人,占贫困总人口的31.2%,教育精准扶贫任务艰巨。2017年,严格贯彻落实省厅及白沙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狠抓控辍保学、全面改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助学体系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据统计,2017年秋季共资助贫困家庭子女10962人,累计发放补助2268.1975万元,成功劝返建档立卡辍学学生16名,资助和劝返率均达100%。
一、抓组织保障,强化责任落实
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组织机构分散、责任分工不明确、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造成工作衔接不顺畅,极大地影响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及时落实。为此,我县逐级设立工作机构。通过构建县、局、乡镇、学校、村、组六层工作体系,理顺了工作关系,明确了工作责任和人员,为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员保障,夯实了工作基础。全体干部分四个挂钩工作组,分别挂钩联系指导全县各中小学校,并与11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建立了扶贫工作群,以及时沟通掌握工作信息。各乡镇中心学校一把手作为乡镇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本乡镇内其他学校共同落实好本乡镇教育精准扶贫任务。实现全县83个村、518个村民小组全覆盖。
二、抓入户排查,确保底数清晰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关键在于精准。由于县扶贫办提供名单变动较大、乡镇扶贫工作站录入有误、帮扶责任人没有及时更新家庭人口信息、家长因个人问题存在谎报行为造成信息错误,底数不清,发放工作严重滞后,并且容易造成错发、漏发、误发。根据存在的问题,我县严格按照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提供的名单,组织全县各学校教师对建档立卡户学生逐村逐户调查,全面核实学生的各项信息,并经家长、调查人签名确认,确保“人人过关,户户过关”。为便于管理,我们以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为单位统一制表,通过一乡一表、一村一表、一组一表、一人一表的形式,在县、乡、村、组形成了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同时,我们发现,造成发放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县外就读生容易造成资助发放死角。我们专门指定本乡镇教师“一对一”跟踪服务,在开学初跟踪服务,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生”。为进一步确保数据的精准度,提高工作效率,我县研制出一套以县扶贫办总表数据为基础,历次发放明细等为依据的多功能排查公式——建档立卡信息快速排查法,普及到全县所有学校并掌握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因数据过大,筛选及比对慢、出错率高、错报、误报、漏报等问题。
三、抓结对帮扶,促学生成长
为确保关注到每一位贫困学生,我县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范围内建立了建档立卡学生成长关爱体系,参照“帮扶责任人”的模式,安排学校老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地帮扶本校建档立卡学生。全县共有2000余教师参与此项工作,涉及联系挂钩8722名建档立卡户学生,如我县照明小学教师在入户调查时发现辖区内1户贫困户两名已到龄入学的孩子,因家长长期外出务工无人接送而没有入学和得到关爱,该校负责人为不让孩子失学,坚持每天义务接送,为孩子购买学习用具,让孩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接受教育和享受到了关爱。此外,还建立了“生生互助”关爱模式,搭建贫困学生与同学们的交流平台,让优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主动帮助贫困学生,在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等方面共同成长成才。针对学习困难、厌学、辍学的学生,我县通过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例如职业学校开设“扶贫励志班”“筑梦班”提升贫困学生的发展内在动力,七坊中学开设吉他、篮球、书画等多项兴趣小组,金波实验学校开展“花梨书屋”阅读、七坊长龙小学开设“田园课程”“泥塑课程”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兴趣留住学生。2017年我们成功劝返10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劝返率达100%,留校率达100%。
四、抓薄弱学校建设,落实教育公平
2017年,我县共投入资金1370万元,用于3所幼儿园的改扩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8.7%。投入3470万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建设面积约10850㎡,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由于近几年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学生回流情况有所提高,今年秋季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回流约300多人,其中七坊中学回流学生100多人。此外,我县还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促进教育公平。落实边远乡村教师培训计划、招聘高中教师和学前特岗教师22名、对1317名边远乡村教师人均增加100元生活补助、对在乡村工作满25年的97名乡村教师均进行中、高级教师职称聘任、落实4名代课教师和被辞退民办教师的工资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