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的文化历史发展研究
2018-02-24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 重庆 402466)
引言
随着我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力度。2005年4月26日,国务 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随后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 产申报和评审工作。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公布了 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并将蹴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收录其中。[1]
一、蹴鞠的起源研究
在世界各民族中,球类游戏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十分遥远,几乎所有的文 明活动中都有球类活动的历史记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较早、并流传了数千年的 古老的民族球类活动----蹴鞠,是一项传统娱乐竞技活动。[2]
1.皇帝创造
蹴鞠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黄帝时代。公元1世纪,西汉时期有一位名人刘向,是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撰写了一本我国最早的图书工类目录《别录》。在该书中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造,本兵势也,或云起于战 国,古人蹴鞠以为戏”。意思是,传说蹴鞠是黄帝所造,为了鼓励军队的石器,大 约到了战国时期,古人就以蹴鞠为娱乐活动。关于蹴鞠黄帝创造说,绝大多数文献沿用刘向的这个注解。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波数老子著 《十大经·正乱》一书中记载“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充其胃以为鞠,使 人执之,多中者赏。”其大意是,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作战时,黄帝擒杀了蚩尤,并把其胃用东西填充,做成球状物让士兵们竞技,.得胜者将受到赏赐。
据史料,黄帝创造蹴鞠只是个传言,还有黄帝是传说中的部落首领,该说的 真实性有待于验证,但至少说明了这种运动在上古时代已出现。
2.殷商蹴鞠舞
殷商蹴鞠舞是相传在距今3000年多年的殷商时期,一种用于民间祈求雨的巫术舞蹈。在殷商废墟的甲骨文上发现一段下辞;“庚寅下,贞,乎品舞,从雨”。其下辞意思说百姓在庚寅那一天占下,预测吉凶,君主号召百姓跳蹴鞠舞,舞后 就下了雨。从5000年前黄帝创造蹴鞠,到3000年前的殷商蹴鞠巫术,说明蹴鞠 只是宗教信仰或巫术达到祭祀祈祷目的的表现形式,是否成为民间娱乐游戏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验证。
3.战国齐都蹴鞠
蹴鞠起源从文献可以看出,最早在战国齐都临淄一带兴起确实不争的事实。 踏鞠可能是蹴鞠运动的最早的名称。在《战国策·齐策》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 话“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瑟、击巩、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踏鞠者。” “踏”就是“蹴”,踢的意思,“鞠”就是指的类似球一类的东西,说明距 今2300年的齐都,在民间蹴鞠活动已广泛开展。
蹴鞠一词首先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一段故事。在秦汉之际,有一位姓淳于名意的人,任太仓令,称其仓公,是一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在安陵阪里(今山东省胶南市东北)有一名官员名叫项处,患了疾病,请仓公为其诊断,最后确诊为患了一种病症,并告诫项处不能从事体力活动,如果从事体力活动,必将导致呕血而死。但是项处并不在意仓公的医嘱,仍然投入到他喜爱 的蹴鞠活动中去,踢到大汗淋漓的时候,突然呕血,随死亡。这是在记事过程中,最早出现蹴鞠一词的文献。由个人对蹴鞠活动的热爱,可以看出当时其都蹴鞠活动的盛行。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是最富裕的都城之一,繁荣的经济、浓郁的思想文化、发达的科学技术等都为蹴鞠娱乐活动的产生和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此外据考古学家发现,在殷商以前有球确实不假,但都是石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鞠,所以革制鞠的出现,才应该是古代足球运动意义上的开始。据史料记载,到了东周列国时期,齐人高超的制革技术为鞠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蹴鞠应该出现在战国时期齐国,即“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临淄。
二、当代蹴鞠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在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蹴鞠又被重新推上了历史舞台。蹴鞠作为一项 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蹴鞠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迫在眉睫。对此政府和 群众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措施,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在蹴鞠文化保护和发展中也 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蹴鞠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综合考查蹴鞠文化保护和发展 的过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蹴鞠文化保护与发展取得成果
(1)蹴鞠起源地探索的缘起
2004年初,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兼领队韩公政先生率队参加全 国甲A足球俱乐部在海南进行的集训时获悉:国际足联将在成立百年庆典活动上, 正式承认“世界足球起源源于中国”。作为临淄人,韩公政先生敏感地意识到这 一消息对临淄的特殊意义,他在搜集、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认为,故都 临淄就是足球的发源地,“我们自己的东西当然应该贴上自己的标签”,如果进 一步加强工作,临淄就可能获得这张“通向世界的名片”。随后,他专门就此事 致函于临淄区委书记解维俊,交流相关意见和信息。
(2)蹴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
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呼吁及在国际足球起源地确立良好形 势下,国内加强了蹴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05年,临淄区研究决定将 “蹴鞠”逐级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7月18日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临淄区文化局制定了申遗工作方案,并与足球产业开发办公室成立了“临淄区申 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8月上旬填写了项目申报书,编写“蹴鞠”电视脚 本,并拍摄“蹴鞠”电视片。8月中旬特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对“蹴鞠”的申报书、 电视片进行了指导。按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和省、市专家们提出 的修改意见,又走出去学习了兄弟单位申报的经验,制作了高档次的项目申报书、DVD录象片;收集照片、历史文献、现代研究资料、宣传画册等基础资料,装订成 精美的书册后于8月30日上报到省文化厅。在通过省专家论证会的一致好评后, 于9月20日已上报到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次将“蹴鞠”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进行了报道。2006年2月,临淄蹴鞠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01项推荐名单中,临淄蹴鞠赫然在列。
蹴鞠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获得成功,是值得 可喜的一件事情,肯定了蹴鞠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但是其前景还是不容乐 观,蹴鞠文化处于濒危状况,如何在挖掘蹴鞠文化,使其再放异彩,是我们当前 所面临的问题。
2.蹴鞠文化保护与发展面临问题
虽然国内加强了对蹴鞠文化开发和保护,但据实地采访和调查,发现蹴鞠文化前景依然十分严峻。
蹴鞠绝活面临失传的境地。蹴鞠高手和民间艺人因年事已高退出历史舞台,有的相继谢世,人才凋零,技艺难以传承,且后继乏人,且没有群众基础。据蹴鞠第六代蹴鞠传人蹴鞠博物馆馆长马国庆说,蹴鞠活动在清朝中后期消亡,蹴鞠艺人相继谢世,留世蹴鞠艺人已位高龄,不能再进行蹴鞠活动,绝活后继无人。蹴鞠绝活面临失传的境地。蹴鞠高手和民间艺人因年事已高退出历史舞台,有的相继谢世,人才凋零,技艺难以传承,且后继乏人,且没有群众基础。所以,尽快建立起保护机制,有助于蹴鞠绝活传承。
据对蹴鞠文化表演人员了解,蹴鞠队伍缺乏进取心,且群众基础薄弱。据调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立了 20多个蹴鞠队伍,但当地会蹴鞠的群众屈指可数, 还有建立的蹴鞠球队,大都是业余人员,平时训练较少,只是在举行节日活动时, 简单的蹴鞠活动,缺乏蹴鞠技术的创新性。蹴鞠缺乏群众普及率低。[3]
还有,据马庆国馆长了解到,当地政府对蹴鞠文化研究重视依然不足,大多 是对古代蹴鞠研究,对当前蹴鞠传承与保护面临人员配备不足、研究资金不足等 问题。还有由于缺乏经费,蹴鞠文物的购置和保护不足,且蹴鞠文物相对稀少, 大多散落于民间,无力得到保护。临淄蹴鞠已经被确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在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就各申报项目中,“蹴鞠”是最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项目,但目前地方政府认识不足,得不到重视。
3.蹴鞠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中国古代蹴鞠是现代足球的鼻祖;中国古代蹴鞠文化与现代足球文化是继承 与发扬的关系,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足球文化不同表现。作为世界文化遗 产,作为国内民族传统文化,本人通过对古代蹴鞠全面、深刻的了解及当前蹴鞠 文化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蹴鞠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模式,为蹴鞠文化生 存和焕发生机提供有益的思路。
(1)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是国内当前开展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所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导方政府文化不能应明确职责,抓好重点,建立长久有效的措施。
首先,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提供必要的经费。蹴鞠的保护措施需要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以政府为主,制定规划,组织力量,加强落实,坚持与民间保护相结合,坚持与民间资金投入相结合,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其次,加强民间艺人的保护和人才传承。据实地调查,当前民间蹴鞠艺人的 数量急剧减少,并且老龄化极其严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民族文化是民族持续 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和保障,蹴鞠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有丰富的蹴鞠 技能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蹴鞠文化的保护与存 在,需要一支专业性的队伍是不可或缺的。蹴鞠的保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所 以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一支高水准的专业队伍。还有,通过学校教育资源, 社会民间团体,培养传承人,争取做到“业有所继,技有所承”,培养青少年蹴鞠 活动群体。
(2)创建鞠都文化
世界足球源于中国临淄,作为世界足球文化起源地,作为国内非物质文化申 请的积极参与者,如何开发中国古代足球文化呢?既然是世界圣球起源之都,我 们应当挖掘和开发古代蹴鞠文化,更好的展现蹴鞠文化魅力,打造一个蹴鞠文化 旅游胜地。从遗产保护方面,要加大蹴鞠古代遗物的搜集力度,扩大临淄足球博 物馆规模,尽量完美的展现古代蹴鞠文化文物成就;从商业角度来讲,不断开放 临淄足球博物馆,不断开展蹴鞠文化艺术节,不断举行蹴鞠表演,开发蹴鞠旅游 纪念品,为蹴鞠文化保护和开发提供经济基础;从文化方面,不断编辑出版蹴鞠 文化书籍,为扩大蹴鞠的影响和临淄足球产业开发奠定基础。
结语
我国古代蹴鞠起源于临淄,在两汉时期得到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发展到顶峰, 到了明清衰落。通过蹴鞠文化历史兴衰得出:统治者的喜好直接影响到了蹴鞠活 动的兴衰;繁荣的科技经济发展有助于蹴鞠活动的开展;不同时期文化是蹴鞠规则 变化的根本因素。
当前蹴鞠保护与发展取得一定成果。足球源于中国蹴鞠得到世界公认,蹴鞠 文化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圣球之源落户亚足联,古代蹴鞠文化得到保护, 但国内蹴鞠文化依然面临消亡的严峻形势:如蹴鞠艺人相继谢世,绝活后继无人, 且无群众基础,还有政府支持不足,经费缺乏,大量文物洒落民间。在对蹴鞠有一个较为全面认识的基础,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 点建议:(一)建立科学有效的蹴鞠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提供必要的经费, 加强民间艺人的保护和人才传承,重视文化宣传,提高民众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 护意识;(二)以临淄为中心,建设鞠都文化,集中力量发掘、研究、整理蹴鞠知 识、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发蹴鞠商品,丰富鞠都蹴鞠文化氛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