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概念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外延资本主义内涵

(山东省滨州市实验中学历史组 山东滨州 256600)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它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和特征的全面而准确的认识的反映”。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

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对历史概念有明确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此外,“历史解释”被列为新课标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形成和运用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历史思维活动的“发祥地”, 是学生进行金型历史解释的出发点。在历史教学中,尽管有时候一些概念可以信手拈来,但是,经过精准解读和分析后会对于该历史概念有耳目一新的收获。由此看来,对于历史概念的阐释应贯穿于平时历史教学过程之中,无论是对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还是加深学生理解和认知历史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概念通常可以分为史实概念与史论概念。由于史论概念在中学不作要求,所以这里所谈的历史概念,是就史实概念而言。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表象到历史概念的形成大致有五种方法。

第一,实例论证法

这是先提出命题,再以具体史实加以解释说明来明确历史概念的方法,也是适用于阐明名词性的历史概念的讲述方法。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时,可以列举从战国到明清不同时代的重农抑商的具体举措,引导学生从具体措施中体会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含义和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影响。也就是说,实例论证法在教学中是先提出原则结论,然后举出史实说明论点,使之获得充分理由,从而让学生深信不疑,起到教育作用。

第二,分析综合法。

形成历史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不断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是为了找出某一现象或事件所含的各种不同的特点,确定它们的本质特征;而综合是为了揭示包含在历史现象和事件中带有普遍的特性或规律性的特征。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二单元时,要想了解“人文主义”的概念,只有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它的个别特征或属性,把诸要素的分析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才形成了人文主义这个概念。也才能进一步掌握智者学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也就进一步对于资本主义兴起后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产生深刻体会。

第三,对比分析法

历史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但在历史潮流发展过程中,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性,又有它的特殊性,这种相似性与联系性容易混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不利。有效的方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的历史概念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如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其中出现了令很多学生困惑的政治学概念:如共和制和君主制,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这种情况下,我组织教学的时候就运用了归类比较法帮助学生对两对相似的概念进行区分。指出共和制与君主制的最根本区别不是专制与民主的区别而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方式和有无任期的区别。而另一组概念“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主要区别在于国家权力中心的不同。经过这样的对比点拨,采用表格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对这一单元的主要历史概念就基本理解,学起来也不费力了。

第四,内涵与外延分析法

历史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如果只记内涵而忽略外延,往往不能理解历史概念全貌。因此在教学中,有的历史概念需要我们对其内涵和外延做出全面解释之后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如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如果仅从表面的内涵来看,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其实不然。“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因此半殖民地的另一半外延是“半独立”,不是完全的殖民地。“半封建” 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因而“半封建”的另一半外延是“近代化”。只有把握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全面窥探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第五,历史时空定位法

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元素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立体感,而不能把当代的观念置于历史的观点中。例如在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出现的“圈地运动”时,要使学生明确它是英国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将农民与土地分离的过程。它的结果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场严重的灾难,但在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使土地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资本因素之一,而农民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劳动力因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同时破坏了英国农村的封建庄园制度,使英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变味资产阶级大土地所有制,英国农村的封建剥削方式向资本主义剥削方式转化。此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圈地运动”也破坏了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扩大了国内市场,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总之,“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造成了英国农村的巨大变化,即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这样,就将圈地运动纳入当时的历史时空中去分析,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了这一历史概念。

总之,以上仅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形成和理解历史概念的方法当不止以上几种,不同的概念,应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上五种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普遍用到,各具特色,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不论怎样去教,都是殊途同归,教学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更主要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历史概念,训练学生独立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完整内涵,提高学生解读历史概念的能力和素养。

猜你喜欢

外延资本主义内涵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入坑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和芯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