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教学如何与生活审美相融合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教学

(安康市第二中学 陕西安康 725000)

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重视学生技能技法培养,真的就够吗?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美术教学对于人的成长到底能发挥什么功能?美术课程的有效教学到底体现在何处?怎样才能发挥美术教育不可代替的育人功能呢?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完成,而这个过程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主渠道。所以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性质、基本理念,美术学科素养与三维目标相互融合,共同体现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过程中。[1]

一、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相融合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相融合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为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发展,而创造平等公正的机会和条件。对于美术课程教学的发展,要有传统的侧重技能转向,注重学生的态度,表现和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使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为学生对美术鉴赏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提供材料,进一步促进高中美术教学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热情。[2]

二、高中美术教学如何与生活审美相融合

1.借助生活“实物和图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比如在讲述陶器一课时,老师准备好彩陶、瓷器实物。大家共同用陶器制作品将教室布置一下,不但能营造课堂环境,还能在辨别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辨识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细心的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感受美术家是如何将自然美表现在作品当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的放松与愉悦。如冬天下雪时带着孩子们去看校园的冬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比如范宽的《雪山萧寺图》,学生感受到雪的特点,皴笔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严谨有变化,墨色染出阴霾的天空。学生体会到雪冷高寒的气氛。[3]

2.借助生活“动作”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可以丰富学生的经历,审美体验。比如在讲古代雕塑兵马俑。让学生亲自尝试跪射俑的动作,上肢笔直,他右膝跪地,左腿蹲曲,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地,面庞冷峻,双目有神地凝聚着前方,手持弓弩的咄咄英气,从而体会秦始皇的霸气。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身体会不时晃动,学生会更好的体会到无名艺术家的技艺高超,表现的不是事物表象,而是内在精神气质的再现。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为何称为古代雕塑的杰作?

3.借助生活“语言和声音”教学情境,提高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用朗读、讲述历史典故、融入音乐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让学生与作品缩小时空差,自然地带入教学中。如古代中国画多诗书画印的鉴赏以音乐作为背景,使之与美术作品协调,达到水乳交融。配以古筝曲,在优美的旋律中配以诗文,学生吟诵,欣赏着郑燮的竹石,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欣赏哥特式建筑时,我放了《欢乐颂》,同时用幻灯片出示几幅教堂内部图片,直通天穹的室内空间,彩色光线透过玻璃窗,在天籁般的歌声中,升华情感,净化灵魂。

4.借助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无解;问题设置是美术教学贯穿始终的种子,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就没有学习动力。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探索提问有效策略”,问题要新颖,有效的突破难点。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带着学生欣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教师提问:为什么称千里与江山?那为什么不称百里、万里?学生讨论,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与精密的笔法,描绘出祖国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间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极为雄伟壮丽,故称千里江山图。教师便引出国画山水运用的透视规律:散点透视,移动作画的特点,这种透视是西洋画所不具备的。如此一来,对一幅国画作品名的讲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5.融合信息技术,深化学生审美认知与判断

在当今时代,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涌现,为美术学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化资源。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获取最新的美术信息,同时进行网络信息交流,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搭建交流平台。使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利用。在高中美术课中延伸艺术课程,把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如smart notebook 白板软件在课堂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根据课的内容去有效的运用,更有效的支持学生学习,突破重点。比如《新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立体主义、野兽主义等各种近现代的艺术形式,重点是以创新为根本。可以利用白板插播视频功能,比如图层淡出的效果,比较《秋韵30号》和《春如线》作品,局部可以放大、聚光灯的功能直观感受艺术特征进行对比。运用克隆功能创作波普主义的作品,如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汤罐头》进行复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把原图克隆、放大、缩小、旋转完成自己的满意作品,制作过程简单,但是做到了创新。跟原作对比,学生很惊讶,很快使学生了解波普艺术的特点。还可以利用运用绘画功能,解读立体主义如毕加索的《牛》,让学生上台尝试,用最简单的线条完成牛的造型。上课时就可以轻松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人,所以美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个人追求幸福和社会追求进步的必然,所以美术教师要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做精心选择,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体验美术探究。提高教学质量,启迪学生智慧,进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教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