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
2018-02-24李亚弟
李亚弟
(甘肃省武山县第三高级中学,甘肃 武山)
通过历史知识复习,能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度,能串联细节历史知识内容,也能使学生养成系统化的历史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在新知识学习期间,将新的知识内容纳入自己的学习系统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化复习,以深化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一、打好学生的基础
学生良好成绩的获得离不开良好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的基础不牢,那么便无法有效地通过历史现象对其中所包含的本质进行有效分析,也就无法有效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够,会使得学生在解答题目时感到难度很大,并且会对自己的答案有所迟疑,越是进行思考,越是容易将解答方向搞偏。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基础,便能够非常好地在解题过程中坚定自身信念,提高自信心。高考对于考查方向和考查重点的设置是非常谨慎的,其所考查的更多的便是学生能否将一个问题进行有效的简化,因此基础性题目在进行展现时便不可能非常的直观。因此,学生需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能力[1]。
例如,2015年的高考题目当中便有这样一道题:世界银行1968年有62个贷款项目,总额为9.5亿美元;到了1981年时有266个项目,总额达到了124亿。这一变化的产生原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的出现
B.各个国家的关税税率出现下降
C.美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出现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在这方面进行助推
这一题目所要考查的主要内容便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以及帮助,这是世界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因此这道题的答案应当选择A。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成立,而题目当中给出的时间是1981年。本题需要学生能够围绕基础知识,快速调动思路之后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基础才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解答。
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事件内容不全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其中有部分时间不同但是性质相同的事件插入,以便于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同类性质事件的不同。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不能做好及时总结,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繁杂知识点的引入会让学生的历史知识系统混乱,也可能出现同类事件混淆的不良学习局面。其实高考的绝大部分题目均是知识内容的系统化综合,需要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类比和分析后,形成较好的学习思路,继而能在总结过程中形成系统知识网络,将相关知识链条连接在一起,进而能让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需要多积累,并要将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整理,然后使用不同的颜色做标注,以期在复习的时候让思路更为清晰,能在纵观时间轴的情况下了解历史事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归纳和总结的必要性,并将类似的事件全部归纳在一起。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授“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区别”等内容的时候,要让学生开展对比学习,区分两者的异同点,进而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内容。例如,在高考选择题中有一道题是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并将宋代理学等内容进行研究,对于此类问题,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相关材料内容的区分,进而能让学生在归纳中更好的回忆所学内容,并在教师的时时点拨下,做到查缺补漏[2]。
三、精讲精练,提高学生练习针对性
在高考之前,学生的学习基本上都从知识点的熟悉与掌握转移到了解题技巧与经验的积累上,学生在大量的练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烦躁,如果一味地进行练习题的训练,也无法有效地掌握问题当中的精髓,无法进行准确理解。因此,教师需要“讲”。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应当以精为主,而并非以题量的多为主。即使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再多,学生进行的练习再多,如果没有掌握其中的精髓,便无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练习便是毫无用处的,并且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自身的精力也造成了极大的消耗。因此,教师应当认真总结并筛选出对学生具有良好参考价值的典型题目。要将练习题的质量提高上去,利用经典但难度高于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
例如,2016年的高考题目当中便有这样一道综合类题目:“根据材料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在人物分析题当中有这样的题目:“根据材料,评述高仙芝在历史当中的功与过。”教师需要将反复考查点向学生进行推荐,让学生能够对此提高重视。之后要让学生进行练习并汇总,让学生能够在练习过程中对这些题目进行深入思考,做到举一反三,以后再遇到同类题目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思路,并进行有效的解答。
历史课堂教学中,一段时间内进行历史小结复习能让学生的历史知识内容得到更好的深化,进而能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链接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脉络,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应用和学习中,更快速地提取所需知识内容,做到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