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8-02-24肖楚洲石瑞林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稻草人教者教材

肖楚洲,石瑞林

(1.湖南省常市德临澧县杨板桥中学,湖南 常德;2.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中学,湖南 常德)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和形成,很大程度都来源于阅读教学,因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堂课,特别是一堂公开课,教学者总想把它教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很多形式,设计了很多环节,但这样往往华而不实,收效不大。一切形式、过程上的“华而不实”都是不好的,如果既“华”又“实”,那就好了。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华”而且“实”。那么,我们如何能做到呢?

一、交流方式要“华”,所教知识要“实”

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调整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是不是脚踏实地了,是不是从实际出发了,是不是注重实效了。所谓实效,就是要能实现或基本实现阅读教材的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基于这一点,有的教师为了表明不是一言堂,设计了很多问题,但由于问题欠缺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了三维目标的考量,在实际操作中,师生、生生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看似解决了问题,但每个人都没有完成一个全过程的思考,没有达到有一定强度的思考锻炼,思维水平总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这样的课堂交流必然是华而不实的。为了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营造一种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设计的问题、采用的形式,应该落实到促进学生的思维上来,落实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情感品格的陶冶上来。

二、指导阅读教法要“华”,能力培养要“实”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法的确定是建立在教学者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之上的,别人好的教学方法,只可参考借鉴,不可套用。教学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使用怎样的方法,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更何况受教的对象也不同。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要“华”,如果做到了“三备”,就会“华”而不乱。所谓“三备”,就是:一备老师,教者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个性、风格、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二备学生,学生是受教者,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能力的高低,教者都必须考虑在先;三备教材,对不同体式、不同题材的文章,要有深入研究,对教材,要钻得进去走得出来,钻进去要能赏到风景,走出来要能身心愉悦。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轻松驾驭教材,驾驭课堂。

文章,是思想的产物,它又从生活而来,所以,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带着生活情趣去阅读文本。教学时,不要把文章只当成文字的东西,而应该把文章当成生活去品、去体验、去探究,既要走进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要研究文字,又要研究生活,有生活语文观。用这种观念指导学生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浓厚,阅读能力才会提高。比如,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一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其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一个小蛾飞来,稻草人认出小蛾是稻子的仇敌,也是主人的仇敌,后来,老妇人到田里来了,可老妇人只看到稻子还长得好,却没有发现小蛾就走了,稻草人急得不得了。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到这段内容时,要先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思考:稻草人为什么会急得不得了,他这时应该怎么做?当他想把这不好的情况告诉主人老妇人而又没有办法让主人知道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在学生进行了上述一系列思考与回答之后再品读课文,效果是不同一般的,这里面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写作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稻草人教者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不担当比“稻草人”还要差
教材精读
稻草人
稻草人
稻草人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