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技能在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实施和策略
——以《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课堂实录为例

2018-02-24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量筒浮力弹簧

王 丽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甘肃 兰州)

物理教学中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的课堂文化,需要靠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去实现和支撑,没有熟练的教学技能,就不可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更不可能让课堂出彩。用什么样的教学技能和怎样运用教学技能来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是每位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以《浮力的影响因素》为案例进行述说。

一、创设合理情境在导入技能中的体现

这节课我在引入时是这样做的,首先我在两个量筒里分别放了两个白色的空心塑料小球,里面早已各装入一张写有奖励的字条。因为量筒太细,手伸不进去,我就问同学们不能倾斜量筒,谁能取出带有奖励的小球,礼物就归谁。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性很高,两位同学上来后不约而同往量筒里倒水,塑料小球浮了上来,接着我就采访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回答水可以让它们浮上来。我给予肯定的同时让他们打开小球,其中一位同学带走了礼物,另一位的奖励是听老师口令帮助老师做实验,全班哗地笑了。我让他慢慢把放在水桶中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然后迅速放手,谈谈感受。这样我就顺利地引入了浮力。

从策略上看,我在教学中顺利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精心设计了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的现象提取,用于课堂教学,为知识的学习作铺垫,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在轻松的环境中,在学生亲自体验的感受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导入时一定要切合题目,以学生感兴趣为主。在教学情境创设中不能绕圈子,走弯路。体验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二、引导提问技能在演示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引入课题后,我不失时机地提问:“什么是浮力呢?”带着问题让一位学生做了演示实验,用一根弹簧提一个重物,学生发现弹簧发生了形变。接着让学生向上托物体,观察到弹簧缩短。我接着说:不用手托了,换用水托托,看看弹簧还能发生这样的变化吗?结果如学生所想,确实弹簧缩短了。我紧接提问:“类比于刚才用手托,水起的作用和手的作用相同吗?”一步步引导提问,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水的作用与手托的作用一样,说明水对物体也起了托的力,我们称这个力为浮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基于学生认知需要,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况下给予学生引导,是符合规定情境要求的引导,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我认为这种“演、问、引”的结合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把生活中的现象具体化、理论化,有助于他们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生活化。所以,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备课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使自己的引导提问技能迅速得到提高。

三、讲授引导技能在学生探究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这节课的学生探究实验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让同学们猜想如果把弹簧换成测力计,是不是就能得出浮力的大小呢?学生给出方案并小组进行了石头浮力的测量,学生也很轻松地得出了一种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此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散。但个别学生思维也出现了误区,如他们认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是浮力的大小时,我也及时给予了指导,排忧解难,使得课堂环节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时我又问了:你们得到的浮力大小有相同的,有不相同的,那么浮力受哪些因素影响呢?请同学们给出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进行验证。当然,学生也猜想了很多因素,我一一列在了黑板上,此时引导帮助同学们把相似的猜想进行了合并,并提问面对这么多猜想,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学生也很快答出“控制变量法”。分组设计了几分钟的实验方案后,在交流讨论中我对个别方案的不足给予了指导纠正,各小组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我的指导是:注意变量与不变量;弹簧测力计是否调零。

在实验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去巡视每小组的实验进程并进行合理的指导。实验完成后,让各小组进行结论的交流。这时候会有一些小组的个别学生并未认真听,这时候教师不能生气斥责,我这节课是这样做的,面对他们微笑的同时做出了“嘘”的手势,告诉他们要学会倾听,等别人说完时你再及时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孩子们立刻安静了,欣然接受了我的话而且听得很认真。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是研究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新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过于夸大或无视不管,都会阻碍学习的顺利发展。所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场进行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对小组活动开展顺利的不要吝惜你的语言,给他们表扬,这都会使课堂因为你熟练的技能而变得高效。

猜你喜欢

量筒浮力弹簧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联合弹簧(天津)有限公司
细化量筒 细说作用
析弹簧模型 悟三个性质
蒸腾作用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买香油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