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主体地位探究
2018-02-24黄淑慧
黄淑慧
(广东东莞实验中学,广东 东莞)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打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在以往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观念中,老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让学生反复地做练习题和考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不去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教学变得麻木、模式化、不求创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渐消失,疲惫地做各种练习题,享受不到学习知识的乐趣,降低学习效率,不仅成绩上不去,甚至会出现讨厌学习的念头。
所以当代教师要积极追随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纠正以往传统应试的教学观念,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该仔细钻研新课程理念,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生动的素质教育,将讲授式的教学转变为探究式,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师要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同学们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应该多安排物理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物理的奥妙。最后,营造和谐的班级教学氛围,促使良好的师生双边关系,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二、关注兴趣培养,引导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于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够直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所以就需要老师针对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实验,把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分别在平滑程度不同的斜坡上进行实验,记录小球在不同斜坡下滑的时间,在比赛完成后,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小球在光滑的玻璃面上滑行耗费的时间更短,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在课堂正式进入知识探究环节之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提出了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就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三、提倡小组合作交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了,这时候就该研究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了,教师应该出示一系列的问题,组织小组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并请小组代表阐述讨论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谈论的实际情况予以指导、评价、总结归纳。当学生小组有疑问时,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适当地给予鼓舞和引导。例如,在学习“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一节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疑问,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围绕弹簧的特性进行猜想,然后再进行实验。
此外,教师还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具有个性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不能拿一模一样的教学方式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而是应该采用分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差异。首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给予不同的引导;其次,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要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做到优差互补,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再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布置;最后,教师要从多方面给予学生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不能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多肯定学生的进步。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个地区的不断推进,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变革,及时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定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