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近生活学数学 感受生活用数学

2018-02-24福建省三明尤溪县城关小学蒋际佑

学苑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对折教材情境

福建省三明尤溪县城关小学 蒋际佑

事实上,无论是什么科目,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都是在解决或远或近的实际生活问题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能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习数学就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以致用。课标早就提出了让数学生活化的课题,教师应该用独具匠心的眼光将数学课堂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他们一定会学得兴致盎然。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纯计算”的范畴中,“教算理,说算法”,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要求把学生置于解决问题的背景中,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我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引用了一个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例子:今天我去买香蕉时,看到阿姨在讨价还价。阿姨说:“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老板看了看阿姨说:“这样吧,5块钱3斤给您,这下总可以吧。”阿姨想了想说:“好吧,我要买10元。”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们说老板有没有更便宜卖呢?巧取生活场景,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适时地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我要学”的认知兴趣油然而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变“书本中的教材”为“生活中的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这样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复杂的数学简单化,枯燥的数学生动化。

二、动手实践,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好处,增强学习数学目的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悟现实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每位学生事先准备好三个大小不一的圆,用绕绳法或滚动法测量出每个圆的周长,并做好记录,然后观察所得数据,发现直径与周长的关系,使学生自己悟出直径与该圆周长的倍数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概念。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时都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使之明白要除以2的道理。这样抽象化的公式就会变得形象具体、浅显易懂。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是沿着“复习旧知——解决问题——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展开的,学生可能知道要“学什么”,但对“怎样学、为什么学、学后有什么用”是全然不知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回归到生活的原型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能主动面对实际问题的同时,从数学的角度入手,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知识课堂”为“生活课堂”。如学了《圆的认识》,我们可以回到生活中来,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圆:井盖、车轮、下水管道、圆桌、树干……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确生活中这么多圆存在的价值。

三、回归生活,感悟数学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这时老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现象或物体来帮助学生理解,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学生刚接触分数,不一定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我用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去郊外野餐,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一个蛋糕。请你帮他们分一分,怎样分才公平呢?学生都能说出“每人2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等等,然后再问:“半个要怎么表示呢?谁有办法来试一试?”学生们说出了很多办法:画圆对折,画两个半圆……通过演示,引出“平均分”。这时学生很容易明确:只要用一个圆,将其对折为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再对折一次,其中的一块就是这个圆的由此可知不用过多的语言,学生从自己的动手操作或是老师的演示中,就可以清清楚楚地明白了。

又如,教学《循环小数》,何为循环?只要让学生想想路旁的红绿灯: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像这种现象就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现象,数学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从而引出循环小数。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红绿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定义打下了直观的基础。再如教学《圆的认识》,只要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圆对折,再对折……展开,观察感悟圆心的位置、直径半径无数条、轴对称的道理,此处无声胜有声。知识是创新的原材料,只有当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才富有生命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创造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充分开发源于学生生活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他们养成从数学的视觉观察、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周边事物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努力搭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让课堂充满生动有趣的生活元素,在贴近生活中学数学,在感悟生活中用数学。

参考文献:

[1]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69-170.

[2]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143-144.

猜你喜欢

对折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对折十次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指尖陀螺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