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美自三思来
——三磨《中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模式)》
2018-02-24刘荣秀
◆刘荣秀
有效,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课堂上如何引导幼儿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呢?下面以《中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模式)》为例,谈谈我的磨课经历。
第一次试教: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引导幼儿有效学习数学,我们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
【案例描述】在中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模式)这个活动中,因为有很多新教师来观摩,所以我创设了布置活动室迎接新教师的情境。活动前我用灯笼、气球按AB、ABC的规律布置了活动室。另外我又用拉花和彩旗分别按AAB、ABB、AABB等规律设计了前两组,放在活动室里。
第一个环节,从欣赏活动室环境的布置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以布置教室迎接新教师为切入点,引导幼儿观察布置好的灯笼和气球分别是按AB、ABC规律排序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出示相应的AB、ABC排序卡。
2.引导幼儿说说灯笼和气球接下来该怎样布置。幼儿已在小班学习过AB、ABC规律,这里只起复习作用。
第二个环节,学习按AAB、ABB、AABB等规律排序。
1.引导幼儿发现,教室里除了布置好的灯笼和气球,还有什么是没有布置完的。
2.引导幼儿根据提供的前两组规律设计拉花和彩旗。
3.交流分享:你刚才布置的是什么,是怎么布置的?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AAB、ABB、AABB等排序卡。
4.师小结,并用幼儿设计的拉花和彩旗布置活动室。
第三个环节,幼儿分组活动,巩固按AAB、ABB、AABB等规律排序。
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活动室已经布置好了,我们准备和新老师开联欢会”的情境,让幼儿根据我提供的材料按规律装扮自己。我为幼儿提供了各色珠子、绳子;没有装饰的皇冠、各种粘贴纸;白色长条形的腰带、各色水彩笔。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串项链、装饰皇冠、装饰腰带。
第四个环节,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分享交流。
第五个环节,播放音乐《邀请舞》,引导幼儿带上自己的作品邀请新老师一起联欢。
【反思】整个活动下来,我虽然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如:为了欢迎新老师布置活动室、为了与新老师联欢装饰自己,幼儿也能积极参与活动。但我总觉得,整个活动都是老师在前面引,幼儿在后面跟,幼儿没有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那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能动地建立关系。因此,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在数学活动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
能不能换一种形式让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呢?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有开展绘本阅读,绘本以它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和颜色鲜艳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幼儿。能不能尝试结合绘本来学习《按规律排序》呢?
第二次试教:在数学绘本中学习数学
数学绘本为幼儿提供了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孩子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比较、推理来理解数学抽象的概念,并应用于生活,最终获得感性的、具体的数学经验。好的数学绘本让幼儿有机会了解数学概念如何应用在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案例描述】根据《按规律排序》的活动内容,我找到了相应的数学绘本《小刺猬的项链》。
第一个环节,我创设了老师邀请幼儿去森林玩的情境。在音乐《邀请舞》的伴奏下,我和幼儿一起来到活动室。
第二个环节,我针对绘本内容分段播放PPT,进行相关提问,引出排序内容。
1.通过观看PPT图片,幼儿了解了森林里有一只叫拉亚的小刺猬,它是一只活泼善良、喜欢交朋友的小刺猬。
2.随着绘本阅读的深入,幼儿了解了小刺猬的项链是按AB规律排序的;小兔子的项链隐藏了两种规律,一种是ABC规律,另一种是AAB规律;在帮助小猴串项链的过程中,幼儿又加深了对ABB、AABB规律的认识。
3.孩子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比较、推理来理解数学抽象的概念,最终获得感性的、具体的数学经验。
第三个环节,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按AAB、ABB、AABB等规律排序。
本工程采用卷扬机牵引切缝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施工成本,施工工艺更加便捷。施工过程中极大地规避了安全隐患,适用面较广泛,施工更加简便。
这个环节继续结合绘本进行教学,我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它们串了项链准备邀请大家参加它们的舞会,而参加舞会前,幼儿要先装扮自己。提供的材料跟上次的活动是一样的。提供了各色珠子、绳子;没有装饰的皇冠、各种粘贴纸;白色长条形的腰带、各色水彩笔。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串项链、装饰皇冠、装饰腰带。
第四个环节,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交流。
第五个环节,开森林舞会,幼儿戴好自己的作品在音乐伴奏下围成圆圈跳舞。
【反思】数学绘本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蕴藏在美妙的故事中,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将抽象的数理知识蕴藏在其中,让孩子们轻松获得知识。绘本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不仅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绘本的魅力,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也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因为有了绘本,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提高了。但是绘本故事偏长,一共用了11张PPT图片,这个活动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孩子们是在观看绘本的。虽然观看绘本的同时也有进行分析、讨论、推理、验证各种规律,但孩子们的实际操作少了,只有一次。
怎样才能让幼儿的数学操作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是让幼儿自己动手摆弄,操作数学材料反复进行探索,获得数学经验的一种有效方法。既然幼儿那么喜欢绘本,那么能不能把这个绘本进行适当的删减,保证幼儿有两次的操作活动呢?
第三次试教:以绘本为引题学习数学
数学绘本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案例描述】为了保证幼儿在《按规律排序》的活动中有两次操作,我对绘本内容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
第二个环节,通过4张PPT图片,引出排序内容。同时也是唤起幼儿复习之前学过的规律,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幼儿第一次操作:集体串项链。
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小刺猬想串项链给它的动物朋友,可是小刺猬一人忙不过来,要请小朋友帮忙。孩子们听说帮助小刺猬,都非常乐意。这个环节激发了孩子操作的积极性。这次,我没有提供可让幼儿参照的各种排序规律,而是提醒幼儿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规律串项链,也可以创编新的排序规律串项链。这一方法的使用,让幼儿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幼儿手中的项链串出了各种规律,在交流分享时,我通过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排序卡,幼儿通过分享自己的项链和观看他人的项链知道了各种排序规律。
接下来,通过帮小刺猬送项链给它的动物朋友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第四个环节,分组活动,巩固按AAB、ABB、AABB等规律排序。
这个环节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收到项链非常高兴,要邀请小朋友一起参加它们的森林舞会。那小朋友要先装扮好自己,才能参加舞会。我提供了做花环、装饰皇冠、串项链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操作。
通过再次操作,孩子们巩固了对AAB、ABB、AABB等规律排序的认识。
第五个环节,幼儿展示交流自己的装饰。
第六个环节,幼儿戴上自己的装饰品,开心地参加森林舞会。
【反思】在这次的数学活动中,幼儿既观看了绘本,又进行了两次操作;既发挥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又引导了幼儿自主、主动地学习;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发挥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可谓事半功倍,效果显然。
经过反复钻研、改进、磨砺,我觉得以绘本为引题学习《按规律排序》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学习效果更好。这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好课美自三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