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以“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为例
2018-02-24李代友
李代友
(广东省龙门县龙门中学,广东 龙门)
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优秀教学的本质在于那些组织得当的问题。”由此可见,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在现实的政治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主要出于一种经验的积累,甚至只是某种主观的判断,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要优化问题情境的设计,必须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学科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个整体、全面的考虑,从而提高问题情境设计的艺术性。下面笔者将以《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为例,阐述具体的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针对我县农民大量种植砂糖桔和玉米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如下的问题情境,并设置了四个问题:假设我们现在的身份是农场主,现在每人有两块地可以耕种,10亩砂糖桔和15亩玉米,由于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只能选种其中的一块地。问题一:在决策前,你要关注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砂糖桔和玉米往年的消费量、耕地面积、亩产量、价格、成本等相关信息,让学生决策自己选择种什么,并说明理由。问题二:在第一次决策过程中,选种砂糖桔的农场主多了,可能导致该市场供大于求,那么如何扭亏为盈呢?请大家第二次决策。问题三:在两次决策过程中一直有农场主亏损,也导致了资金、土地等资源出现浪费,这说明市场存在局限性,请大家探讨规范农业有关产业发展的对策,并说明理由。问题四:讨论环节——计划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计划与市场哪个手段更好?
在本课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我力图追求一种有序性和整体性,问题设计具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一、基于教学目标,坚持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活动预期要达成的结果,所以问题的设置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表述和有效转换,这就是问题的导向性原则。“市场配置资源”一课的内容标准为: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与局限性,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围绕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三个问题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解:问题一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探究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问题二的设置让学生明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而问题三的设置让学生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问题四的讨论环节让学生明晰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个问题紧扣教学目标,知识的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发生,在问题解决中活化,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知识的逻辑体系。
二、基于学情分析,坚持梯度性原则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教育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为“学”服务,以学生发展为归宿。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以“学”为起点,了解和分析学情,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学习心理需求、思维发展水平等方面着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次序和重难点。特别针对重难点,应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次清晰、有一定梯度的简单问题或步骤,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后接触问题的核心。本课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多且难,三个问题的设置准确把握了难易程度,关注了问题提出方式的梯度,问题一着眼点在什么是市场经济,问题二着眼点在为什么要开展市场经济(优点与局限),问题三、四着眼点在于怎么解决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理解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个问题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设计,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展现逻辑推理过程,层次分明,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使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在问题解决中完成。
三、基于学科特点,坚持生活性原则
思想政治课追求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一致,如果问题情境的设置仅仅是基于教材知识,那么结果只能是知识的习得与掌握。所以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开放性、生活性,只有当问题遭遇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主动感受并思索社会生活现象,激发起学生意义学习的心向。本课“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秩序、市场失灵”等内容均属于市场经济理论的知识,学生对这一抽象的内容没有知识储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实际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实践与体验,如购物,我设置的问题情境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一生活体验和认知。如问题三:“面对市场失灵,请同学们探讨规范农业有关产业发展的对策,并说明理由。”此问题难度较大,但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角色转换很到位,学生的回答也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特点。可见,问题情境设计要符合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为学生提供源于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可以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学习任务。
四、基于学习方式,坚持趣味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有很多理论化、政治化的内容,教师必须将所学学科知识融入生活化、形象化、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感觉亲近、易于接受、倍感珍惜,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深入思考的兴奋点,感受知识生成与应用的乐趣。本课的学习是通过参与市场模拟游戏来展开的,整个模拟决策活动充满了趣味性与挑战性,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一场刺激的市场之旅。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双向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不但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更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是否学会提出问题,是他们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处理好问题预设与动态生成关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课在讲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时都是由老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在问题设置上是以老师为主的。于是在讲规范市场秩序的时候,我设置了一个环节———“规矩大家谈”:计划与市场哪个手段更好,怎样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请大家自己设计问题。在此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然后进行点拨、总结,提升学生在复杂情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美国学者肯尼斯·胡佛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掌握这门艺术,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反思。